-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头(bǐ tóu)的意思:指写文章或书法时的笔尖或笔锋。
海潮(hǎi cháo)的意思:比喻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或潮流。
翰林(hàn lín)的意思:指官员、文人的集合,也代表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群。
江海(jiāng hǎi)的意思:指江河和海洋,也泛指辽阔的水域。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问法(wèn fǎ)的意思:询问的方式或方法。
胸中(xiōng zhōng)的意思: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或抱负。
烟浪(yān làng)的意思:指烟雾弥漫的景象,也比喻战争或争斗中形成的浩大气势。
造膝(zào xī)的意思:指儿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尊敬。
-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名为《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其九)。诗中描绘了翰林学士的博学多才,以及他以笔墨挥洒出江海般的壮阔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比喻,将翰林的胸襟比作浩瀚的千古历史,笔力则如同江海之潮,澎湃不息。
“翰林胸中浩千古,笔头戏作江海潮。”这两句开篇即展现了翰林学者深邃的学问和卓越的文采。翰林,古代官职名,指在翰林院任职的官员,多为文学之士。诗人用“胸中浩千古”形容其学识渊博,犹如历史长河中的知识海洋;而“笔头戏作江海潮”,则是说他的文章如江海之潮般汹涌澎湃,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其文笔的豪放与才华横溢。
接着,“子行造膝可问法,门前烟浪拍溪桥。”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翰林与来访者交流的情景。这里的“子行”应是指来访者曾宏父,而“造膝”则表示两人亲密无间的交谈,探讨学问之道。“可问法”则表明翰林不仅学识丰富,而且乐于传授,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见解。最后,“门前烟浪拍溪桥”以自然景象为喻,既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和谐,也暗示了两人交流的深入与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翰林学者的高雅风范和深厚学养,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祝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