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拜恩师遗像敬题·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廷珊所作的《展拜恩师遗像敬题(其二)》,通过“小子仰承青目多,幸叨一第意蹉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恩师的感激与尊敬之情。诗人自谦地称自己为“小子”,并提到自己有幸获得恩师的赏识和推荐,最终考中了功名,但“意蹉跎”则暗示了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取得了外在的成功,但内心却感到有所失落或不满足。
接下来的“凄然披卷瞻遗像,奈负我师期望何”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描述自己在阅读书籍时,不禁瞻仰恩师的遗像,心中充满了哀伤和愧疚。他意识到自己辜负了恩师的期望,这种情感的表达既是对恩师深切的怀念,也是对自己未能完全实现恩师期望的自我反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已故恩师的怀念与内省,展现了传统文人对于师道尊严的深刻认识和尊重,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成就与内心满足之间关系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摸鱼儿.陈编修汝翼病死,次日其妾吴氏殉之,时癸未七月廿二日
惜匆匆楼头燕子,秋来留便难住。
成灰红粉犹生叹,况作高楼坠蕊。秋最苦。
见多少、西风败草无青处。问天莫语。
任同穴杳冥,鸩觞和血,九地觅归路。
断肠事,争肯徘徊自误。侬心未许人觊。
只伤君献凌云赋,毕竟虚名何补。君可悟。
君不见、严徐东马皆尘土。百年似此,尚有个清娱。
夜台寂寞,随着子长去。
玉漏迟.中秋出都,夜过芦沟
雁儿无意绪,傍云斜度,夜分凄苦。
落叶征车,回首凤城天暮。
一片秦时古月,已照遍、关山羁旅。
凝望处,芦沟西北,数行烟树。
自怜草草天涯,怅负了家园,桂花尊俎。
牢落青衫,暗染几痕凉露。
今夕未知何夕,甚易水、荒寒如许。
愁欲赋,三声两声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