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就江僧乞,和烟得一茎。
剪黄憎旧本,科绿惜新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寺院庭院景象,诗人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忆就江僧乞,和烟得一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某位僧人的怀念,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或环境中,与这位僧人共享了一段美好时光,而“和烟得一茎”则是描绘了竹子在淡淡烟雾中的生长情景,寓意着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向往。
"剪黄憎旧本,科绿惜新生。" 这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在这里,“剪黄憎旧本”意味着修剪那些老旧枯萎的竹枝,而“科绿惜新生”则是对新生的竹叶表现出的珍惜之情,体现了一种生命力与更新换代的哲理。
"护噪蝉身稳,资吟客眼明。" 这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护噪蝉身稳”表达了对小虫如蝉等生命安全的关怀,而“资吟客眼明”则暗示着通过静观自然,可以使心灵得到净化,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星郎有佳咏,雅合此君声。" 最后两句诗人提到了“星郎”的美好歌唱与某位君子的声音相和,这里的“星郎”可能指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僧侣或文人,而“雅合此君声”则表明了诗人的欣赏之情,认为两者在艺术上的默契。
整首诗通过对寺院庭竹的细腻描写和诗人与自然亲密互动的情景,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湾头锦浪接。仿佛仙源人境绝。知否刘郎怨别。
尚含笑断篱,吹芳平堞。青芜绣叠。
似茜裙微步烟月。閒门闭,一溪自绿,破网荐春鳜。
凄咽。杜鹃啼血。叹花底金尊易歇。燕支犹泫素靥。
彩袖分鸾,舞扇飘蝶。渡江迟画楫。
悄未许寻根问叶。殷勤祝,晚来风定,莫遣散成雪。
黯然王气,把兴亡付与,云烟残笔。
如此江山收眼底,不问剡藤宽窄。
两姓乌衣,六朝龙种,霸业伤今昔。
板桥流水,画图何限萧瑟。
堪叹历尽承平,桁开朱雀,又起黄巾贼。
燕子桃花歌舞地,粉本谁添金碧。
铜狄频迁,琼枝略尽,遗墨徒珍惜。
飘零豪楮,劫灰留吊陈迹。
短发飒西风,暮角声中,翛然独立。
脱叶孤峰,露苍红石骨。
万里关山人不见,侧身天地今何日。
最生愁处,冷雁濛濛落,野烟如织。
当年豪气盛,爱踏水程山驿。
谁料而今,剩牛车屑瑟。
匣剑有声心自省,钓竿未老头休责。
故乡何在,月正照、海门霜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