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安人陈氏挽诗一首》
《安人陈氏挽诗一首》全文
宋 / 刘一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孕秀名卿族,来嫔吉士门。

从中岁达,家至暮年温。

意淡如忘物,身安只弄孙

镜奁寂寞,遗懿不胜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胜(bù shèng)的意思:形容无法胜过或不胜任某种情况或事物。

从中(cóng zhōng)的意思:从中指在众多事物或选择中选取其中一项或几项。

寂寞(jì mò)的意思:形容孤独、冷清,没有人陪伴或交流。

吉士(jí shì)的意思:吉祥的人

镜奁(jìng lián)的意思:指女子的妆奁,也用来形容人的容貌美丽动人。

弄孙(nòng sūn)的意思:指老年人与自己的孙子亲近、玩耍,享受天伦之乐。

名卿(míng qīng)的意思:指有声望、有才华的人

暮年(mù nián)的意思:指人到了晚年阶段。

中岁(zhōng suì)的意思:指年龄在中间的岁数,即中年。

鉴赏

这首挽诗《安人陈氏挽诗一首》由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陈氏作为贤妻良母的形象。诗中赞颂了陈氏出身于名门望族,嫁入吉士之家,与丈夫相濡以沫,共同度过了漫长岁月。她性格淡泊,对物质世界无欲无求,只乐于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与乐趣,晚年更是沉浸在与孙子的天伦之乐中。

“孕秀名卿族,来嫔吉士门。” 开篇即点明陈氏出身高贵,嫁给了同样德才兼备的丈夫,预示着两人将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夫从中岁达,家至暮年温。” 描述了夫妻二人在中年时便已达到人生智慧的高峰,晚年仍保持着家庭的温暖与和谐,体现了他们深厚的情感基础和生活智慧。

“意淡如忘物,身安只弄孙。” 进一步刻画了陈氏淡泊名利、心无旁骛的生活态度,以及晚年与孙子相处的幸福场景,展现了她作为母亲和祖母的慈爱与满足。

“镜奁今寂寞,遗懿不胜论。”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陈氏逝世的哀悼之情,同时对她留下的美好品德和智慧的怀念,暗示其影响深远,难以言尽。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深情地歌颂了陈氏作为妻子、母亲和祖母的高尚品质与生活智慧,以及她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是对一位贤妻良母的崇高礼赞。

作者介绍

刘一止
朝代:宋   号:太简居士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生辰:1078~1160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猜你喜欢

纪事八阕.西江月·其六秋窗扶病

弱息偏禁百折,多磨宜有千端。阎浮滋味总心酸。

参到药炉经卷。夜月窗前影怯,西风镜里眉攒。

几番愁对菊花寒。不把疏帘轻捲。

(0)

百字令.送邑侯曹星湖父师入闱

旌旗载道,爱清风拂拂,新凉天气。

携得诗囊云锦灿,勒马桂花香里。

雅化遥钦,奎光遍照,一路弦歌起。

山高月皎,文心争似秋水。

而况绕树嘉禽,盈郊瑞麦,德政昭奇异。

雉水文风应秀拔,都是门墙桃李。

鉴别群英,平章万卷,一片辛勤意。

归来酒熟,满城黄菊开矣。

(0)

新雁过妆楼.秋闺即事

剪烛楼东。秋宵爽、拈针刺绣芙蓉。

彩绒轻理,配合澹绿深红。

病质虽如篱菊瘦,缍怀恰比露华浓。

听凄清、征鸿嘹唳,目送长空。

人在纱窗小坐,拟赋诗遣兴,树杪摇风。

飒飒萧萧,频搅井上疏桐。

尤惊梵音聒耳,是何处阇黎鸣夜钟。

回眸处,见一弯残月,斜挂高松。

(0)

减字木兰花.秋思

罗衫抛却。底事浮云如此薄。风动帘钩。

荡起潇湘十里秋。阑干西角。又见梧桐黄叶落。

夕照难留。一抹胭脂上画楼。

(0)

喜迁莺.和方小云

苍天何故,任鸺鹠彻夜,向人悲语。

万事浮云,一尊明月,大笑人间鹓鹭。

当日中流击楫,同向沧江唤渡。

回首处,年华水逝,豪情日暮。

孤注,思量个,买屋青山,十载悲行旅。

结树为邻,攀云作伴,此愿只偿诗句。

钟鼎久无我分,烟水那甘人妒。

君莫误,待短棹相逢,酒钱呼付。

(0)

满江红·其一同贺天山先生过篁川废园,和天山抒怀韵

别业篁川,曾记得、昔年经此。

恰两岸、依依绿柳,树犹如是。

老屋欹斜仓鼠窜,丰碑倒折枯藤寄。

叹山川、无恙绮罗非,都休矣。风潭上,泉还旨。

烟汀外,花还紫。只空庭藻影,鱼鱼唯唯。

纵不长贫何足羡,便为老圃真堪耻。

继尚书、勋业等云霄,惟君耳。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