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卿方著书,入此几年就。
《夏秀才江居五题·其三天隐洞》全文
- 注释
- 层崖:形容山崖陡峭。
削青瑶:像青瑶一样被削切。
镌镂:雕刻、刻画。
潭潭:深邃的样子。
孤洞:单独的洞穴。
百人受:能容纳百人。
巑岏:形容山峰高峻险峻。
列岫:排列的山峰。
绕:环绕。
汹涌:水流猛烈翻腾。
大江:大河。
漱:冲刷。
虞卿:古代人物,姓虞名卿,此处代指某位学者。
著书:写书。
几年就:在这里待了几年。
- 翻译
- 陡峭的崖壁如同削过的青瑶,是谁曾在那雕刻
深深的洞穴争斗般独立,足以容纳百人聚会
众多山峰排列环绕,江水汹涌冲刷着岸边
虞卿正埋头著书,来到这里已经数年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自然景观,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开篇“层崖削青瑶,谁昔此镌镂”两句,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雄伟险峻的山崖图景,其中“削青瑶”形容岩石的光滑与坚硬,而“谁昔此镌镂”则透露出诗人对这自然奇观背后历史遗迹的好奇和探究。
接下来的“潭潭斗孤洞,中可百人受”两句,则更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一个巨大洞穴,这个洞穴之大,可以容纳数十乃至上百人。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巑岏列岫绕,汹涌大江漱”两句继续强化了这种景象的壮丽和神秘,其中“巑岏列岫绕”形容山峦起伏连绵,“汹涌大江漱”则描绘出江水奔腾、气势磅礴的情景。
最后,诗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用“虞卿方著书,入此几年就”的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山川的深厚情感和久居不去的心境。这里的“虞卿”是古代对朋友或知己的一种亲切称呼,而“我方著书”则显示诗人在这个洞中有着一定的生活和创作活动,表达了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整首诗通过对天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