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墉矜独力,斥仗忌孤鸣。
故因寇祸搆,竟使撤长城。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的《送田御宿大参归里》组诗中的第三首。孙传庭,明朝末年著名将领,以抗清闻名,此诗借送别友人之机,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德与卓越才能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动荡、国家危难的忧虑。
首联“自抗西台节,已高北斗名”赞颂友人田御宿在对抗外敌(可能指满清)时的英勇表现,其节操如同北斗星般高洁,引申出其品德与声望的崇高。
颔联“射墉矜独力,斥仗忌孤鸣”进一步描绘了友人在战场上的独当一面,力挽狂澜的形象,同时暗示了其在权力斗争中不畏强权、坚持自我原则的态度。
颈联“众论方纷沓,天心厌治平”则反映了当时社会舆论的复杂多变,以及朝廷对于和平治理的渴望,暗含了对时局动荡的担忧。
尾联“故因寇祸搆,竟使撤长城”以“长城”象征国家的防御力量,表达了对友人因对抗外敌而引发的国家危机的感慨,以及对友人最终未能避免国家遭受重大损失的遗憾。
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的场景,巧妙地融入了对友人个人品质的赞誉、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深思,展现了孙传庭作为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更在文辞上有着深厚造诣的一面。
骄阳挟酷暑,何啻虎而翼。
高田土可筛,况乃耕与殖。
风伯真可讼,云合吹复拆。
那知下土民,糟粕配橡实。
古佛栖岩隈,旱沴岂吾责。
应缘贤令尹,闵雨丐法力。
积阴暝山谷,流润凄几格。
朝来贺客散,置酒浣愁疾。
古诗成云外,险句动潜蛰。
旋看蓑笠出,竞喜沟浍溢。
谁言令与佛,念我一何悉。
嗟我困蒿藜,最觉民可恤。
何当问牛喘,免使诉鱼失。
九关虎豹守,怀此欲安适。
谁哉此心同,吾饱将何日。
木落天未霜,君归定何时。
相思如惊鹊,中宵未安枝。
梦中见阿连,锵然咏新诗。
寤惊衰叶翻,谓是步屧移。
揽衣下中庭,风露浩淼瀰。
遥知客衣薄,归来一何迟。
平生短檠灯,相对忽解颐。
万古一舒卷,佳处良在兹。
是中及物心,上与稷契期。
援古以自例,自笑无乃痴。
夜叉叱九阙,侧足不敢窥。
坐令一寸心,日抱二柄疑。
迟君商略此,恐得儿辈嗤。
况乃绿发亲,倚门鬓欲丝。
狶膏非凤喙,车辖无可脂。
再拜寿百分,斑衣舞参差。
秋芳未云歇,采采黄金蕤。
万钟不足乐,古人岂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