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夏 与 熊 王 二 秀 才 同 宿 僧 院 唐 /武 元 衡 共 将 缨 上 尘 ,来 问 雪 山 人 。世 网 从 知 累 ,禅 心 自 证 真 。境 空 宜 入 梦 ,藤 古 不 留 春 。一 听 林 公 法 ,灵 嘉 愿 寄 身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禅心(chán xīn)的意思:指心境宁静,思维清晰,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的状态。
公法(gōng fǎ)的意思:公法指的是国家法律法规,公共法律体系。
寄身(jì shēn)的意思:把自己的身体寄托在别人身上,借助他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嘉愿(jiā yuàn)的意思:美好的愿望或心愿
林公(lín gōng)的意思:指能力出众、才华横溢的人。
入梦(rù mè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深深地留在梦中,使人难以忘怀。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上尘(shàng chén)的意思:指人的身份、地位或名誉受到了损害或降低。
世网(shì wǎng)的意思:指世间人世纷杂的事物,也用来形容人世间的纷争和纠纷。
雪山(xuě shān)的意思:指高山上积雪覆盖的景象,也用来比喻高耸入云的山峰。
一听(yī tīng)的意思:指一听到某种声音或消息,就能立刻明白其意思或内涵。
- 注释
- 共将:洗净。
缨上尘:世俗的尘埃。
雪山人:雪山中的隐士。
世网:红尘世界的纷扰。
累:疲惫。
禅心:内心深处的禅悟。
證真:证得真实。
境空:空寂的环境。
宜入梦:适合入梦。
藤古:古老的藤蔓。
不留春:不为春天停留。
林公法:林中高僧的佛法。
灵嘉:精神上的启迪。
愿寄身:希望寄托心灵。
- 翻译
- 我洗净了世俗的尘埃,前来拜访雪山中的隐士。
深知红尘世界的纷扰只会带来疲惫,唯有禅心能证得真实。
身处空寂的环境适合入梦,古老的藤蔓不为春天停留。
聆听林中高僧的佛法,我希望能寄托心灵于此获得启迪。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武元衡的作品,名为《夏与熊王二秀才同宿僧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学的向往和对世俗纷争的超脱。
"共将缨上尘,来问雪山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尘世的羁绊,向隐居于雪山之人的生活方式寻求答案。这里的“缨上尘”指的是尘世间的羁绊和烦恼,而“雪山人”则象征着清高脱俗、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
"世网从知累,禅心自證真。"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于世俗纷争的认识,以及对禅学真理的追求。“世网”指的是人世间的种种关系和束缚,“禅心自证真”则表明通过禅定,诗人寻求内心的真实与平静。
"境空宜入梦,藤古不留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脱离现实、进入超然境界的画面。“境空宜入梦”意味着当环境变得空灵和宁静时,最适合的是进入一个幻想或精神的世界。而“藤古不留春”则是对自然景物的一种感受,藤花在古老的环境中绽放,却不能将春天永恒。
"一听林公法,灵嘉愿寄身。"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某位高僧(林公)的教诲的敬仰,以及自己想要完全投入到那种精神世界中的愿望。“一听”意味着仅需一次聆听,“灵嘉愿寄身”则是对那位高僧所在寺院或其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归属。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化与内在安宁的情怀。通过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禅学的追求,展现了一个想要逃离红尘、寻找心灵寄托的精神旅程。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