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石泉兰若》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石 泉 兰 若 唐 /段 成 式 矗 竹 为 篱 松 作 门 ,石 楠 阴 底 藉 芳 荪 。方 袍 近 日 少 平 叔 ,注 得 逍 遥 无 处 论 。
- 注释
- 矗竹:竖立竹子。
为篱:作为篱笆。
松作门:用松树做门。
石楠阴:石楠树的阴凉处。
藉芳荪:铺满芬芳的荪草。
方袍:古代官员或士人的长袍。
近日:最近。
少平叔:指一个名叫平叔的人物,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榜样。
注得:得以。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无处论:无法找到或谈论。
- 翻译
- 以竹子竖立为篱笆,用松树作为大门,石楠树荫下铺满了芬芳的荪草。
穿着方袍的我近来很少见到像平叔那样的人,能够享受到如此逍遥的生活,无从谈起何处去寻找这样的境界。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和佛寺生活的情趣。"矗竹为篱松作门"一句,通过对竹篱和松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竹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节操,而松则代表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
"石楠阴底藉芳荪"一句,通过对石楠树荫下花朵盛开的情景描写,表现出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一面。这里的“藉”字用得非常精彩,它既形容了花开的繁盛,又暗示了一种柔和、细腻之感。
"方袍近日少平叔"一句,提到了诗人与名为平叔的人物在佛寺中的交往。这里的“方袍”可能指的是僧人的服饰,而“近日”则表明这是一种持续进行的交流。"注得逍遥无处论"则是说这种交流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无需多言,便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寺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接受和融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