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李端履·其三》
《赠李端履·其三》全文
宋 / 马光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办得钱来直是难,钱钱要使及茕鳏

莫教散入他人手,减百抽分或细奸。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抽分(chōu fēn)的意思:指在考试或评分过程中,故意扣除分数或评定低分。

莫教(mò jiào)的意思:莫教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不要教”,表示拒绝他人的指导或教诲。

茕鳏(qióng guān)的意思:指独自守寡,没有家庭依靠的状态。

人手(rén shǒu)的意思:人手指的是人的手,用来形容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数量。

他人(tā rén)的意思:指别人、其他人。

翻译
赚钱真的不容易,
要用钱时要考虑那些孤苦无依的人。
注释
办得:赚取。
钱来:赚钱。
直是:确实。
难:困难。
钱钱:反复强调钱。
要使:要用到。
及:和。
茕鳏:孤苦无依的人。
莫教:不要让。
散入:分散到。
他人手:别人的手中。
减百抽分:减少税收。
或:或者。
细奸:细微的欺诈行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马光祖的作品,名为《赠李端履(其三)》。从诗的内容来看,诗人表达了对朋友李端履的关心和期望。

“办得钱来直是难,钱钱要使及茕鳏。” 这两句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人们赚钱不易,但一旦有钱就应当适时使用,不应积存过多。"茕鳏"在这里指的是储蓄或积累。

“莫教散入他人手,减百抽分或细奸。”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李端履的劝告,意思是不应该让辛苦赚来的钱财轻易落入别人之手。"减百抽分"可能指的是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而"细奸"则可能暗指那些隐蔽的小额诈骗或不正当的财富转移。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金钱使用的一种理性态度。通过这短短四句,马光祖传达了一种对朋友的关怀和对物质财富合理利用的期望。

作者介绍
马光祖

马光祖
朝代:宋

马光祖(约1201—1270),字华父,号裕斋,宋浙江东阳马宅镇(一说城西)人。赐号裕斋,封金华郡公,谥号庄敏。生于南宋庆元庚申年八月二十四日(公元1200年),宝庆丙戌年(公元1226年)“试南宫叨进仕”。后历任沿江制置使、江东转运使、知临安府(今杭州)、三知建康府(今南京)、户部尚书、大学士,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拜参知政事,咸淳五年(公元1269年)升授为知枢密院事,以金紫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者的光禄大夫)致仕。马光祖卒于咸淳癸酉年(公元1273年)五月十五日,享年七十有四。马光祖是与范中淹、王
猜你喜欢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五首

五架三间新草堂,石阶桂柱竹编墙。
南檐纳日冬天暖,北户迎风夏月凉。
洒砌飞泉才有点,拂窗斜竹不成行。
来春更葺东厢屋,纸阁芦帘着孟光。

(0)

送友人上峡赴东川辞命

见说瞿塘峡,斜衔滟滪根。
难于寻鸟路,险过上龙门。
羊角风头急,桃花水色浑。
山回若鳌转,舟入似鲸吞。
岸合愁天断,波跳恐地翻。
怜君经此去,为感主人恩。

(0)

自咏五首

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
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
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
但异睡着人,不知梦是梦。
一家五十口,一郡十万户。
出为差科头,入为衣食主。
水旱合心忧,饥寒须手抚。
何异食蓼虫,不知苦是苦。
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
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
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
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
一日复一日,自问何留滞。
为贪逐日俸,拟作归田计。
亦须随丰约,可得无限剂。
若待足始休,休官在何岁。
官舍非我庐,官园非我树。
洛中有小宅,渭上有别墅。
既无婚嫁累,幸有归休处。
归去诚已迟,犹胜不归去。

(0)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

九十不衰真地仙,六旬犹健亦天怜。
今年相遇莺花月,此夜同欢歌酒筵。
四座齐声和丝竹,两家随分斗金钿。
留君到晓无他意,图向君前作少年。

(0)

轿?钏罩荨?

拔从水府底,置向相庭隈。
对称吟诗句,看宜把酒杯。
终随金砺用,不学玉山颓。
疏傅心偏爱,园公眼屡回。
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
[居易与梦得俱典姑苏,而不获此石。
]

(0)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二王后,彼何人,介公酅公为国宾,周武隋文之子孙。
古人有言天下者,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兴十叶岁二百,介公酅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引居宾位备威仪。
备威仪,助郊祭,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不独继绝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亡国子孙取为戒。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