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其一》
《观文殿学士赵公挽词·其一》全文
宋 / 楼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千古周宗皇朝比隆

位多穷贵爵,谁见立王功。

语国先定,寸心天与通。

龙飞事实信史无穷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比隆(bǐ lóng)的意思:形容言辞犀利、锋芒毕露。

寸心(cùn xīn)的意思:指心思、用心、关心。

贵爵(guì jué)的意思:指地位高贵、权势显赫的贵族人士。

皇朝(huáng cháo)的意思:指帝王的朝代,也指统治者的政权。

立王(lì wáng)的意思:立即成为国王

龙飞(lóng fēi)的意思:形容龙腾飞翔,意味着勃发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事实(shì shí)的意思:真实存在的情况或事件

王功(wáng gōng)的意思:指得到重大功绩或成就。

无穷(wú qióng)的意思:没有尽头,无限。

信史(xìn shǐ)的意思:信史是指真实可信的历史记载。

语国(yǔ guó)的意思:指国家的言语文字

周宗(zhōu zōng)的意思:指一个家族或团体中的领袖或核心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楼钥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赵公(观文殿学士)的敬仰和对其在国家治理中所作贡献的赞扬。首句"千古盛周宗"以周朝的繁荣比喻赵公所处时代的辉煌,暗示其地位尊崇。"皇朝实比隆"进一步强调了王朝的兴盛与赵公的影响力相当。

"位多穷贵爵"指出赵公虽然身居高位,但并未因此而骄奢,反而保持着谦逊和尊贵的品质。"谁见立王功"则通过反问,肯定了赵公在维护国家稳定、制定国策方面的实际贡献。

"一语国先定,寸心天与通"高度评价赵公的智慧和洞察力,言辞间透露出他对天意的理解和顺应。"龙飞稽事实"借龙飞象征皇权,表明赵公的决策基于事实和历史经验,具有深远影响。

最后两句"信史诏无穷"总结道,赵公的事迹将被载入信史,流传后世,其影响深远无比。整首诗通过对赵公的赞誉,展现了对一个贤能官员的崇高敬意。

作者介绍
楼钥

楼钥
朝代:宋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
猜你喜欢

鹧鸪天

昨夜东风到谢桥。梦醒愁在与谁消。

惊涛尺鲤书休托,文锦双鸳意自饶。

山隐隐,水迢迢。所思人比水山遥。

极知云雨无凭准,欲向高唐问暮朝。

(0)

浣溪沙·其一

浓睡方醒日已斜。翻嫌晴色晃窗纱。

郎前纰缦故些些。

少可英雄偏说剑,特矜颜色爱评花。

世间儿女怎如他。

(0)

琐窗寒.己卯九日

去国秋风,天涯又作,一番重九。

茱萸办了,旧俗看看还有。

掩闲门、自珍岁华,古来尽道佳时候。

只东篱误约,及花无奈,几回搔首。当牖。霜林后。

甚对面青山,未成携手。新亭泪眼,怕检凭高罗袖。

咽歌蝉、残日梦回,故人不见天也瘦。

待从头、诉与今朝,倦客殊方久。

(0)

宴清都.除夕,海绡楼小集,时文叔归自北京

旧语年灯款。东风约、去来人事无限。

梅扉冻粉,兰屏润绿,贮寒孤馆。金莺漫炙新簧。

向梦里、香云自暖。

趁万里、数遍春程,南烽正关归雁。

凄凉故国平居,咸阳倦客,魂意先乱。

西园载酒,东郊试马,趁时游宴。天涯更说今夜。

任坐久、林鸦易散。愿后期、只似花风,椒杯又浅。

(0)

拜星月慢.重午,以盆榴置座,邀客同赏。和梦窗

俪叶缃丛,芳心蜡蒂,午日湘帘垂地。

一梦东风,觉匆匆尘世。

赋情懒,漫想、兰闺浴倦风景,酒盏流光重洗。

满座平看,胜窥墙臣里。幽姿、自怯临朝砌。

春工绽强为佳辰起。秀影泫露青瓷,染荀郎香腻。

记双花、笑折红裙醉。如今向、旧节闲门闭。

料未数、曝锦河阳,识幽人物外。

(0)

女冠子

冰肌玉骨。恰称求仙礼佛。倚婵娟。

效月开鸾镜,分花入麝筵。

九衢来正暮,三岛去何年。知是龙华伴,不胜怜。

(0)
诗词分类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诗人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瞿士雅 李延兴 石孝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