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思戎服窄,方悟缊袍尊。
城远鸡司晓,家贫犬守阍。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凄清孤寂的边塞生活,诗人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自己对于荣耀与贫穷、浮名与实质的深刻认知。
"弃置在空村,浮名岂复论。因思戎服窄,方悟缊袍尊。" 开篇诗人先设定了一种被遗弃和孤独的情境,指出那些不切实际的虚名并无需多作讨论。接着,他通过对比军营中的戎装与平常生活中的缊袍(即普通百姓所穿的衣物),明白了真正值得尊崇的是简单而质朴的生活。
"城远鸡司晓,家贫犬守阍。"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晨曦图景,城池辽远,鸡鸣报晓;家庭贫困,只有狗来守护家门。这不仅是对环境和生活状况的描述,也是诗人内心孤独感受的外化。
"常怜刘越石,辛苦戍并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戍守边疆、饱经艰辛的人物——如刘越石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戍守边关所承受的辛劳与不易。
整首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荣耀、浮名以及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
山辉知玉韫,渊静识龙居。
古邑名贤里,膺门幸到予。
开堂瞻剑履,登阁览清虚。
积翠罗千嶂,分流贯二渠。
夕云生画障,春水动鸥鱼。
庭爱森琼树,门看拥驷车。
玉床留贮笏,丹壁会藏书。
直道中朝仰,高名北斗如。
凤凰需宠诏,萝月卧林庐。
理惬心弥逸,神閒体自舒。
萍游奉佳论,临别意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