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中偷路入故乡》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乱 中 偷 路 入 故 乡 唐 /裴 说 愁 看 贼 火 起 诸 烽 ,偷 得 馀 程 怅 望 中 。一 国 半 为 亡 国 烬 ,数 城 俱 作 古 城 空 。
- 注释
- 愁看:忧虑地看着。
贼火:敌人或叛军的烽火。
诸烽:多处烽火台。
馀程:剩下的旅程或路程。
亡国烬:被战争摧毁的国家残骸。
古城空:昔日繁华的城市如今空无一人。
- 翻译
- 满怀忧愁地看着敌人的烽火在各地燃起,心中充满遗憾地望着剩下的路程。
整个国家几乎被战火焚烧成废墟,多个城市都变成了荒凉的空城。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带来的荒凉画面,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展现了战乱中故乡的凄凉景象以及个人内心的哀伤与无奈。
"愁看贼火起诸烽,偷得馀程怅望中。" 这两句诗写出了战争的恐怖和个人的悲哀。"愁看贼火" 表示对敌军所燃烧的火焰感到忧虑,而“偷得馀程”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不得不采取隐秘的方式,通过一些偏僻的小路回到故乡,但这种方式充满了危险和不安。"怅望中" 强调了诗人的心境复杂,既有对战争的忧虑,也有对故乡的深情。
"一国半为亡国烬,数城俱作古城空。" 这两句则通过宏大的历史视角,将个人的遭遇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一国半为亡国烬" 直接点出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一国之半已经化为了废墟。而“数城俱作古城空”则是对过去繁华城市现在成为空城的感慨,通过这种对比,凸显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战乱后果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唐代战乱时期人民的苦难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贺新郎·万事佯休去
万事佯休去。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泪暗洒、神州沉处。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
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
割舍了,对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