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其三》
《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其三》全文
明 / 湛若水   形式: 七言绝句

一念正时便是惺,要知念处也无情

情知真知见,到了参前即性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便是(biàn shì)的意思:表示事物一旦达到某种程度或状态,就不再有其他变化。

到了(dào le)的意思:表示某种状态或情况已经达到或发生。

情知(qíng zhī)的意思:情知指的是通过感受和体验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能够凭借直觉或经验去了解事物的本质。

无情(wú qíng)的意思:指人对待他人或事物冷漠无情,毫无同情心和怜悯之心。

性灵(xìng líng)的意思:指人或物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或灵性。

要知(yào zhī)的意思:要想知道、要了解。

一念(yī niàn)的意思:一念指的是一瞬间的念头或想法。

真知(zhēn zhī)的意思:真正的知识或智慧。

正时(zhèng shí)的意思:指适合、合适的时机或时机到来。

知见(zhī jiàn)的意思:知道和看到的事物,指所知所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湛若水所作的《阳明赠方吏部归樵四首·金山出示次韵(其三)》中的第四句。湛若水以禅宗的视角来阐述心性的领悟,"一念正时便是惺"强调当念头纯正时,人即能清醒觉知;"要知念处也无情"进一步指出,真正的觉知是没有情感介入的;"无情知见真知见"强调这种无情感的洞察力才是真实的智慧;最后"到了参前即性灵","参"在这里可能指的是禅宗的参悟,意味着当达到这种无我、无欲的境地,人的本性或灵性就自然显现出来。

整句诗通过禅修的意象,表达了湛若水对心灵净化和直指人心的修行道路的理解,体现了明代阳明心学中关于"致良知"的思想。

作者介绍
湛若水

湛若水
朝代:明   字:元明   号:甘泉   籍贯:广东增城   生辰:1466—1560

(1466—1560)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猜你喜欢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0)

汴堤柳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笳叠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当时綵女侍君王,绣帐旌门对柳行。

青叶交垂连幔色,白花飞度染衣香。

今日摧残何用道,数里曾无一枝好。

驿骑征帆损更多,山精野魅藏应老。

凉风八月露为霜,日夜孤舟入帝乡。

河畔时时闻木落,客中无不泪沾裳。

(0)

送胡大

荆门不堪别,况乃潇湘秋。

何处遥望君,江边明月楼。

(0)

田家留客

人家少能留我屋,客有新浆马有粟。

远行僮仆应苦饥,新妇厨中炊欲熟。

不嫌田家破门户,蚕房新泥无风土。

行人但饮莫畏贫,明府上来何苦辛。

丁宁回语屋中妻,有客勿令儿夜啼。

双冢直西有县路,我教丁男送君去。

(0)

生查子·其一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0)

禅诗

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徒称谁氏子,独立天地元。

实际且何有,物先安可存。

须知不动念,照出万重源。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