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有乡称醉,逢人问叟名痴。
- 鉴赏
这首诗《隐居(其七)》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首句“刘伶用酒止酒,渊明作诗戒诗”,巧妙地引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刘伶以饮酒来止酒,象征着以极端的方式寻求解脱;陶渊明则以作诗来戒诗,意味着在创作中自我反省与超越。这两句诗对比鲜明,既是对前人行为的描绘,也是对隐逸生活态度的隐喻。
接下来,“到处有乡称醉,逢人问叟名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指出,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可能在某种形式上追求逃避现实或寻找心灵的慰藉,这可以是醉酒,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逃避。同时,诗人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当遇到自称“痴”的老人时,人们是否真的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这里暗含了对人性、对隐逸者真实意图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探讨了隐逸生活背后的复杂心理状态和社会现象,既富有哲理深度,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社会、人性等多层面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至性灵迂僻学术空虚幸逢好古之君获在藏书之府惟无功而禄重招髦彦之讥而多病所萦实喜优闲之任居常事简得以狂吟因成恶诗十章以蓬阁多馀暇冠其篇而为之目亦乐天何处难忘酒之类也尘黩英鉴幸赐一览下情不任兢灼之至·其八
蓬阁多馀暇,天寒懒出门。
宴眠书幌静,夜话地炉温。
瓯触烹茶鼎,瓢浮著酒盆。
翻同未应举,嵩洛住山村。
至启休沐之中静专一室病不复饮无以慰怀性且寡合若何为乐但窗閒弄笔信意乱书无所从意无所得自如而已岂曰诗乎不觉又成五章章之首句皆云朱门多好景盖纪田第园林之胜美明公游豫之适昔张处士献牛奇章诗尤鲙炙人口其警句有带盘红鼹鼠袍砑紫犀牛之盛然而清议者不以为累公之德何哉赋闲宴而歌富贵也小子是作焉敢望回然亦驽骀之希骥尔·其四
朱门好景多,况复九秋中。
积雨凉生簟,凝霜夜著桐。
槐阴堆败叶,菊蕊被幽丛。
闲对篮舆客,翛然此兴同。
寄赠天台石桥京行人
无心曾看石桥云,有耳曾听石桥水。
俗尘未尽难重留,饭麻才竟归心起。
自从一别五春风,梦绕桥庵西复东。
雀噪亭前听茶鼓,蛇蟠砌外护瓜丛。
更忆依人两乌鹊,朝朝飞下映真阁。
树鹅土菌恣登盘,林麓素无虫兽恶。
江湖迢递皆畏途,谁知世上有华胥。
五百开士去虽久,犹馀一老能清癯。
几年胁背不著席,栋宇增新间金碧。
风月忽寄盈尺书,约我重来共晨夕。
恨不速驾鸺鹠皮,屈伸臂项款山扉。
相逢定作解垢衣,水边石上同茹芝。
以油烟赠许尉因赋长篇
我有坚玉黝而泽,尝从十八公处得。
兰胶麝篆积甚劳,佛帐书灯扫何益。
江南务官骨已朽,潘仙久矣寻李白。
谁欤获此古胶法,持赠茅斋轻尺璧。
我非其人弗忍磨,缄藏夜光侵几格。
换鹅右军肯轻示,五日京兆无人识。
临池学书水为黑,不救晋家清谈厄。
风流解物远山长,才轻未免遭刻责。
神仙中人许玉斧,手持补天笔五色。
效官一尉聊复尔,礨磈胸襟尽珠瓅。
张颠落笔谩如云,曹植波澜翻逼窄。
逢时腾踔不作难,定冠蓬山文字职。
是物胡为送乞君,要与铦锋势相敌。
诛奸发潜盖馀事,吾道岂容邪学塞。
不然黄屋求正言,愿染当今治安策。
《以油烟赠许尉因赋长篇》【宋·李吕】我有坚玉黝而泽,尝从十八公处得。兰胶麝篆积甚劳,佛帐书灯扫何益。江南务官骨已朽,潘仙久矣寻李白。谁欤获此古胶法,持赠茅斋轻尺璧。我非其人弗忍磨,缄藏夜光侵几格。换鹅右军肯轻示,五日京兆无人识。临池学书水为黑,不救晋家清谈厄。风流解物远山长,才轻未免遭刻责。神仙中人许玉斧,手持补天笔五色。效官一尉聊复尔,礨磈胸襟尽珠瓅。张颠落笔谩如云,曹植波澜翻逼窄。逢时腾踔不作难,定冠蓬山文字职。是物胡为送乞君,要与铦锋势相敌。诛奸发潜盖馀事,吾道岂容邪学塞。不然黄屋求正言,愿染当今治安策。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78767c6da7dc07b0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