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淡公·其九》
《送淡公·其九》全文
唐 / 孟郊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报恩报德,寺与山争鲜。

橙橘金盖槛,竹蕉绿凝禅。

经章音韵细,风磬清泠翩。

离肠绕师足,旧忆随路延。

知几千尺,至死方绵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报恩(bào ēn)的意思:以行动回报别人的恩情。

报德(bào dé)的意思:以善行报答他人的恩德。

金盖(jīn gài)的意思:指权势、地位非常高的人。

离肠(lí cháng)的意思:形容感情激动,心事重重,难以释怀。

绵绵(mián mián)的意思:连绵不断、不绝。

千尺(qiān chǐ)的意思:形容高度很高或长度很长。

音韵(yīn yùn)的意思:

◎ 音韵 yīnyùn
(1) [lingering charm]∶和谐的声调、韵律;诗文的音节起伏转折
这首诗音韵十分和谐
(2) [phonology]∶汉字发音的声、韵、调

知几(zhī jī)的意思:知道多少。

注释
报恩:回报恩情。
兼:同时。
寺:寺庙。
山:山。
争鲜:竞相娇艳。
橙橘:橙子和橘子。
金盖:金色伞盖。
槛:栏杆。
竹蕉:翠竹芭蕉。
凝禅:充满禅意。
经章:经文篇章。
音韵:声调。
风磬:风中的罄。
清泠:清脆。
翩:悠扬。
离肠:离别之情。
师足:师父脚下。
旧忆:旧日回忆。
延:延伸。
不知:不知道。
几:多少。
尺:深度。
至死:直到生命结束。
方:才。
绵绵:不断。
翻译
报答恩情并回报德行,寺庙与山色竞相娇艳。
橙子和橘子如金色伞盖般遮挡栏杆,翠竹芭蕉满含禅意绿意盎然。
诵经声调细腻,风中的罄声清脆悠扬。
离别的愁肠缠绕在师父脚下,旧日回忆随着道路延伸。
这思念不知有多深,直到生命终结才会渐渐消散。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名为《送淡公(其九)》。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寺庙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佛法和禅修的向往,以及对师父的深厚情感。

首句“报恩兼报德,寺与山争鲜”中,“报恩”、“报德”指的是回报佛恩、佛德,而“寺与山争鲜”则是说寺庙与山峰相互竞美,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佛教修行之地的赞赏。

接着,“橙橘金盖槛,竹蕉绿凝禅”一句中,“橙橘金盖槛”描绘的是寺庙内外的果实和建筑物质美,而“竹蕉绿凝禅”则是对自然景色与佛教禅修氛围的渲染,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经章音韵细,风磬清泠翩”中,“经章音韵细”指的是念经的声音细腻而有节奏,而“风磬清泠翩”则是形容寺庙中的风铃声清脆悦耳。这里诗人通过对声音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禅修氛围。

最后四句,“离肠绕师足,旧忆随路延。不知几千尺,至死方绵绵”表达了诗人对师父的深情和不舍,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不知几千尺”指的是时间的长短难以捉摸,而“至死方绵绵”则是说这种思念将伴随诗人直到生命结束。这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情感深度和对佛法、禅修生活的执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寺庙自然景色与佛教文化氛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师父深厚的情感。

作者介绍
孟郊

孟郊
朝代:唐   字:东野   籍贯: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   生辰:751~814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四十一首·其八十二

灵山山上葛藤树,引蔓牵枝遍界生。

惭愧波旬推倒后,东西有路与人行。

(0)

偈颂四首·其二

尧风舜日两依依,一片虚凝截万机。

何必胡僧亲付嘱,如人饮水自家知。

(0)

颂古十七首·其十七

指天指地,无处回避。瞿云瞿昙,讨甚巴鼻。

(0)

偈颂七首·其五

冻云欲雪未雪,普贤象驾峥嵘。

岭梅半合半开,少室风光漏泄。

(0)

颂古十八首·其十八

三人證龟成鳖,毗岚一吹吹灭。

从兹暗里穿针,鼻孔七花八裂。

(0)

偈颂七首·其四

相逢握手不论心,心性吾侪眼里金。

三个柴头煨品字,与君閒话古丛林。

柴头煨尽已更阑,楼上钟声落月寒。

一把柳丝取不得,和烟搭在玉栏干。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