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次柴墟先生韵二绝·其一》全文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张羽的《中秋次柴墟先生韵二绝(其一)》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多年后,在中秋之夜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卯岁离乡历丙辰",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卯年(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二年)离开家乡,已经过去了多个年头,直到丙辰年(又一个干支纪年)。"无端归计只逡巡",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回归故乡的渴望,但计划却迟迟未能成行,只能徘徊不决。
"长安亦有江门月",这里的长安代指京城,诗人想象即使身处繁华的京城,也能感受到同一个月亮,那照耀着江门的清冷月光,仿佛也在提醒他家乡的月色。"今夜清光冷照人",最后以景结情,月光的清冷映照在诗人身上,更显出他对故乡的孤寂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月光这一意象,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以及对归乡无望的无奈与落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谢沈次律水枕
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
折流来此一尺枕,指麾巨鳄回涛泷。
平生性不好长物,举以遗我嗟无双。
呼儿快取蕲笛簟,扫除尘榻移当窗。
随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孙郎真枕水。
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涴耳。
领君此枕何洒然,睡起醒心如一洗。
龙门八韵
河浸华夷阔,山横宇宙雄。
高波万丈泻,夏禹几年功。
川迸晴明雨,林生旦暮风。
人看翻进退,鸟性断西东。
气逐云归海,声驱石落空。
近身毛乍竖,当面语难通。
沸沫归何处,盘涡傍此中。
从来化鬐者,攀去路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