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辟支(pì zhī)的意思:指能够辨认是非、分辩是非的能力。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慈氏(cí shì)的意思:指对人民或他人怀有慈悲之心,关爱他人,有同情心。
弟子(dì zǐ)的意思:弟子指的是学生、徒弟,特指拜师学艺的人。
都人(dōu rén)的意思:指都市中的人,也可指聚居在都市的人。
讲筵(jiǎng yán)的意思:指主持宴会或聚会时,以讲演或讲座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可传(kě chuán)的意思:可以传递、传达。
人候(rén hòu)的意思:指人们的风度和气质,也可以指人的相貌和仪态。
山隐(shān yǐn)的意思:山隐是指山体被云雾等自然现象所遮掩,不露出来。比喻隐藏、不显露或不外露。
随缘(suí yuán)的意思:顺从自然的安排,不强求,顺其自然。
彤管(tóng guǎn)的意思:指权力高、地位尊贵的官职。
未可(wèi kě)的意思:表示不可预测或无法确定的情况
隐辟(yǐn pì)的意思:隐秘而深奥的道理或见解。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恩上人拜访斋中,与诗人共度时光的情景。首句“柴门能一过,住泊偶随缘”展现了恩上人不拘形式,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他轻敲简陋的柴门,随意地停留,体现了其洒脱自在的性格。接着,“弟子供斋几,都人候讲筵”描绘了斋中热闹的场景,既有弟子们恭敬地准备斋食,也有众多听众期待聆听恩上人的教诲,显示出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
“家通慈氏学,山隐辟支禅”则进一步揭示了恩上人的修行背景和哲学思想,他不仅深入研究慈氏(即观音菩萨)的教义,还隐居山林,修习辟支佛(小乘佛教中的圣者)的禅法,展现了其深厚的宗教修养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我愧操彤管,将诗未可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自省,以及对恩上人智慧的敬仰之情。诗人自认手中的笔(彤管,古代书写工具)难以完全传达恩上人深邃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流露出对恩上人超凡境界的由衷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恩上人独特的个性、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其深刻印象和由衷敬佩。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人之淮西
五里亭前一送君,碧油红旆驻清尘。
半轩晚日淮西路,数拍离歌江上春。
杜宇有情移别树,野花无主傍行人。
男儿多少酬恩地,不欲东风泪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