骲音鸣未已,鹄影落无停。
擅巧非誇已,绥遐所适丁。
大蒙(dà méng)的意思:指被欺骗、蒙蔽得很大。
繁弱(fán ruò)的意思:形容事物繁杂而脆弱,容易垮掉或崩溃。
弓矢(gōng shǐ)的意思:指弓箭,也泛指射击。
国式(guó shì)的意思:形容女子容貌极美,令人陶醉。
赫濯(hè zhuó)的意思:形容声音洪亮。
九经(jiǔ jīng)的意思:九部经典,指古代的九部经书。
列侍(liè shì)的意思:指按照次序排列侍立,表示有条不紊地侍奉、服侍。
明廷(míng tíng)的意思:指朝廷明亮正直、清明公正的政府机构。
钦惟(qīn wéi)的意思:尊敬、推崇
声灵(shēng líng)的意思:形容声音清脆悦耳。
耆定(qí dìng)的意思:耆老智慧,定断明确。
适丁(shì dīng)的意思:合适的人或物
所适(suǒ shì)的意思:适合于特定的条件或环境。
未已(wèi yǐ)的意思:未已表示事情尚未发生或已经结束。
写形(xiě xíng)的意思:
(1).谓从外形审察病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越人 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
(2).画像,图写形貌。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 陆德明 ﹞入朝, 太宗 引为文馆学士,使 阎立本 写形。” 宋 梅尧臣 《传神悦躬上人》诗:“鑑貌不鑑道,写形寧写心。” 宋 邓椿 《画继·徽宗皇帝》:“凡所得纯白禽兽,一一写形作册。”
仪型(yí xíng)的意思:形容人的仪态庄重,举止端正。
永宁(yǒng níng)的意思:永远安宁、永不动荡的状态。
由来(yóu lái)的意思:指事物的起源或由来的来历。
月规(yuè guī)的意思:指月亮的弯曲形状,比喻事物的规矩、准则。
昭在(zhāo zài)的意思:明亮而存在
中国(zhōng guó)的意思:指中国这个国家,也可用来指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人民。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射八韵》。诗中描绘了皇帝在宫廷中进行射箭活动的情景,通过这一场景展现了皇帝对国家治理的重视和对传统礼仪的遵循。
首句“敕几协九经,量职授明廷”,开篇即点明了皇帝在宫廷中进行射箭活动的背景,同时也暗示了这一活动与国家治理的紧密联系,九经代表了儒家经典,象征着治国理政的准则。
“志敢懈耆定,治惟求永宁”两句表达了皇帝在射箭时的决心与专注,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追求。这里运用了射箭的技巧与治国理念的类比,强调了在任何事务上都需要全神贯注、持之以恒的精神。
“大蒙胥列侍,中国式仪型”描绘了皇帝周围侍从众多,整个场面庄严肃穆,体现了中国传统礼仪的规范性。同时,“大蒙”一词也暗含了皇帝的威严与尊贵。
“繁弱月规魄,四侯星写形”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射箭的场景,繁弱是古代名弓,月规魄则是形容箭矢飞行轨迹的比喻,四侯星则指北斗七星,这里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形象地描绘了射箭的精准与壮观。
“骲音鸣未已,鹄影落无停”表现了射箭时的紧张与激烈,弓弦的响声未断,目标(鹄)的影子也未曾停止移动,突出了射箭技艺的高超与挑战性。
“擅巧非誇已,绥遐所适丁”这两句转而表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即使技艺高超也不自夸,而是为了安抚远方的臣民,维护国家的和谐稳定。
“由来重弓矢,庶以鬯声灵”强调了弓箭在古代军事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达了通过射箭活动来沟通天地、祈福平安的意愿。
“赫濯于昭在,钦惟懿训听”最后两句总结了整个活动的意义,即通过射箭这一仪式,不仅展示了皇帝的威严与智慧,也体现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以及对国家繁荣与人民安宁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清朝皇帝在射箭这一传统活动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治国理念,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佳作。
爱秋岚静窈,数携策,共追寻。
正瘦菊篸篱,丹枫绚野,途转幽深。
栖霞最名胜处,讶千盘、危隥薜萝阴。
忽睹厓段篆刻,二徐字比兼金。知音。
恨不同时,摩倦眼,费沈吟。
问祭酒书传,悬针体好,谁契深心。
欣然故人命笔,料山灵、呵护到如今。
毡蜡从君细玩,旧游如梦销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