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石阑:石制的栏杆。
浸:浸泡,这里形容池水满溢。
碧:青绿色。
剑池:可能指有剑的池塘,也可能象征着剑气或历史遗迹。
空:空旷,空荡。
秋声:秋天的风声。
万壑:众多山谷。
风:风。
人倚:人靠在。
僧窗:僧侣的窗户。
看:观察,欣赏。
风雨:风雨天气。
亭亭:直立的样子,形容塔尖。
塔影:塔的倒影。
有无中:在若有若无之间,形容远处景象隐约可见。
- 翻译
- 石栏围绕的碧绿剑池空荡荡,
池外秋风吹过山谷,带来万般声响。
- 鉴赏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黄庚在宋末元初时期游历虎丘时遇到的雨景。首句"石阑浸碧剑池空",通过"石阑"和"碧剑池"的意象,暗示了虎丘的古老与神秘,池水映照着青石栏杆,显得空寂而深沉。"浸碧"二字,形象地描绘出池水的颜色和清澈。
第二句"池外秋声万壑风",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秋风吹过山谷,带来阵阵声响,仿佛在耳边低语,增添了诗的动态感。"万壑风"则展现出空间的广阔和自然的壮丽。
第三句"人倚僧窗看风雨",诗人以个人的视角入诗,他独自倚靠在僧舍的窗户边,静静地看着外面的风雨交加,流露出一种闲适和静观自得的心态。
最后一句"亭亭塔影有无中",描绘了远处塔影在风雨中的若隐若现,既写实又富有诗意,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受到虎丘的禅意和历史的沉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虎丘的景色,通过风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宁静,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贾俨不忘室
贾子好修士,躬耕鹿岩阿。
茂木俯青泉,幽处堪逶迤。
有室净棐几,图史参前罗。
独能取我语,标榜相巍峨。
我语不必记,子意故足多。
物之徇外者,迅若横流波。
当其一念觉,胼胝驻崩涡。
神丸起痿瘵,厚纩还暄和。
伦类苟通明,轨辙宁舛讹。
但忧所见弱,缭如附松萝。
舆薪岂不睹,奈此斤斧何。
勿令学高山,所至才献坡。
如于众稊稗,收拾同颖禾。
虽云善端在,坐悼良时过。
子先发曹掾,仁义躬濯磨。
活人不知数,一善禳众瘥。
每识饭牛下,有作宁戚歌。
至今乡里敬,墓柏垂霜柯。
子质复粹美,藻火兼佩珂。
中夜再三叹,警策自诋诃。
未合者参辰,巳逝者江河。
所愿天爵尊,非必贵决科。
《题贾俨不忘室》【宋·叶适】贾子好修士,躬耕鹿岩阿。茂木俯青泉,幽处堪逶迤。有室净棐几,图史参前罗。独能取我语,标榜相巍峨。我语不必记,子意故足多。物之徇外者,迅若横流波。当其一念觉,胼胝驻崩涡。神丸起痿瘵,厚纩还暄和。伦类苟通明,轨辙宁舛讹。但忧所见弱,缭如附松萝。舆薪岂不睹,奈此斤斧何。勿令学高山,所至才献坡。如于众稊稗,收拾同颖禾。虽云善端在,坐悼良时过。子先发曹掾,仁义躬濯磨。活人不知数,一善禳众瘥。每识饭牛下,有作宁戚歌。至今乡里敬,墓柏垂霜柯。子质复粹美,藻火兼佩珂。中夜再三叹,警策自诋诃。未合者参辰,巳逝者江河。所愿天爵尊,非必贵决科。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1567c6cd1e141e0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