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玉泉观源》
《玉泉观源》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入山不必深,一壑可幽寻。

止岫含奔涧,回堤吐漭音。

蓝光飞玉注,碧潋伏珠沉。

对此能朝夕,清颜或洗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潋(bì liàn)的意思:形容水色清澈明亮。

不必(bù bì)的意思:不需要;没有必要

朝夕(zhāo xī)的意思:指时间非常短暂,形容事物的发展变化极快。

入山(rù shān)的意思:进入山林

洗心(xǐ xīn)的意思:指改过自新,摒弃旧的思想、行为,重新做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玉泉观源头的自然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溪流的动态与静态之美。首句“入山不必深,一壑可幽寻”点明了探索自然的不需远行,只需深入一处即可领略到幽静与神秘。接下来,“止岫含奔涧,回堤吐漭音”两句,通过“止岫”(静止的山峰)与“奔涧”(奔腾的溪流)的对比,以及“回堤”(弯曲的堤岸)与“漭音”(悠长的声音)的描绘,展现了山间水声的和谐与动听。

“蓝光飞玉注,碧潋伏珠沉”则进一步展示了水流的颜色与形态之美,蓝色的光芒仿佛是飞溅的玉石,而碧绿的水面下藏着沉静的珍珠,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水的清澈与丰富。最后,“对此能朝夕,清颜或洗心”表达了诗人对这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认为每日面对这样的景色,不仅能让面容变得清朗,更能洗涤心灵,达到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心灵净化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答复见心长老见寄二首·其二

九载违离得远书,几更岁历斗旋枢。

华星秋月超元白,峻岭重江限越吴。

柏子树阴浮碧砌,莲花漏水响铜壶。

老夫素有林泉癖,一曲何当乞鉴湖。

(0)

题已上人墨梅

故园梅树三年别,长忆看花溪雪晴。

巧出疏篱便萧散,近遭碧水更分明。

扬州何逊足诗兴,茅屋己公无俗情。

画图忽见转愁绝,遥想月华枝上生。

(0)

潜溪图歌为宋景濂赋

金华山水天下希,潜溪龙门尤绝奇。

群峰峻极河汉上,一峰独立芙蓉陂。

先生结庐在其下,文追班扬兼贾马。

遂令此山增壮观,野有朴樕皆梧槚。

上清道士方方壶,乘兴为作潜溪图。

丹崖翠麓神仙居,东望日出树如苏。

溪流穿林还度谷,十里一达五里伏。

龙湫吐景生白虹,藤萝振雨松呼风。

却忆往时清夜月,帝女乘云下天阙。

钟镛铿鍧萧鼓发,霓裳羽衣飘灭没。

初平骑羊前启行,长髯鬖髿飞玉霜。

秦娥吹笙玄鹤舞,牵牛河鼓凝寒芒。

相思迢迢频入梦,梦驾两鸾从一凤。

觉来毛发犹爽淅,目送征鸿度空碧。

山有蔬,水有鱼,幽涧有泉清可?。

何时上疏乞骸骨,寄声先遣双飞凫。

(0)

题谢皋羽传后

阮籍哭穷途,墨翟哭素丝。

贾谊上书期寤主,卞和抱玉无人知。

人生有情不可塞,谢生恸哭非狂痴。

神奔鬼遁天地革,龙鱼猫虎三辰黑。

黼裳玄衮换毡裘,鞮唱羌歌满中国。

生也何辜逢此时,有才不用空男儿。

伯益丘墟管仲没,孤根弱植谁扶持?

既不能学申胥顿首血沾臆,却吴再建荆社稷。

又不能学邹衍长号彻帝关,飞霜六月凄燕山。

空将泪洒荒冈雨,添作秋涛撼江浦。

君不见杞梁之妻善哭夫,哭得城崩又何补?

夜猿叫罢天晦冥,哭声摇动虚危星。

潇湘竹死凤凰去,但见白波连洞庭。

呜呼此士今安在,金石可销心不改。

应将魂魄化精卫,衔取南山填北海。

(0)

古歌·其三

双燕双飞入我堂,衔泥养雏何太忙。

养得雏成却飞去,双燕双飞复如故。

东园桃李春萋萋,日华烘露生紫霓。

一朝实熟付人采,叶枯枝折空成蹊。

(0)

浦上木芙蓉盛开约黄鹤山人共观

江浦芙蓉色正深,清霜点染更沉沉。

孤舟向日曾亲见,短褐于今欲远寻。

已拟携樽同野客,不妨展席对沙禽。

明年臂痛应全愈,移遍东园野木阴。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宗泽 程钜夫 程恩泽 刘希夷 曹寅 范云 邓廷桢 宋应星 岳飞 张泌 左思 毕沅 刘大櫆 陈继儒 张英 鲜于枢 张岱 元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