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屏风》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草 书 屏 风 唐 /韩 偓 何 处 一 屏 风 ,分 明 怀 素 踪 。虽 多 尘 色 染 ,犹 见 墨 痕 浓 。怪 石 奔 秋 涧 ,寒 藤 挂 古 松 。若 教 临 水 畔 ,字 字 恐 成 龙 。
- 注释
-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pàn),字字恐成龙。
- 翻译
- 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草书屏风》,其中蕴含了对古人墨迹的怀念和景物描写的独特情趣。开篇“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空间,一幅草书屏风似乎承载着过往的记忆,而那模糊不清的笔画中,却依稀可见到古人留下的痕迹,显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的深切怀念。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岁月流转下墨迹的变迁,尽管经历风霜,但那古人的笔力依旧透过时光的磨损而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物质上的保存,更是在精神上的一种传承。
接下来的“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通过对奇特岩石和苍凉藤蔓的细致笔触,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不失萧瑟的秋日山谷画面。这一景象与前文中古人的墨痕相互呼应,不仅是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
最后,“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两句,则是在设想如果站在水边,那草书屏风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似乎能化为飞动的龙形,这不仅是诗人对于古人笔力的一种赞美,更是对自己创作欲望的一种表达——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够达到古人的神韵。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草书屏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淮南王篇
淮南王,好长生。秘书充栋,方士盈庭。
丹符断玉籍,左道迷中行。
刀圭发狂疾,几杖遗深情。
形气不复完,云雨何由兴。
便便小山客,讳死誇飞升。
君不见桥山葬,轩辕浪说垂髯登。
衡阳亦同逝,无士不流声。至今犹慕淮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