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草书屏风》
《草书屏风》全文
唐 / 韩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何处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ǎoshūpíngfēng
táng / hán

chùpíngfēngfēnmíng怀huáizōng
suīduōchénrǎnyóujiànhénnóng

guàishíbēnqiūjiànhánténgguàsōng
ruòjiàolínshuǐpànkǒngchéngló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尘色(chén sè)的意思:指尘土的颜色,比喻世俗纷扰的烦恼和尘世间的琐碎事务。

成龙(chéng lóng)的意思:比喻人的成就或地位高,才能出众。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怪石(guài shí)的意思:指形状奇特、异常的石头。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墨痕(mò hén)的意思:指用墨水写的字迹。比喻文章或书画的风格和气韵。

屏风(píng fēng)的意思:比喻挡住或隔绝外界事物的东西。

水畔(shuǐ pàn)的意思:指靠近水边,特指靠近江河湖泊的地方。

注释
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
若教临水畔(pàn),字字恐成龙。
翻译
你从哪里得到这一个屏风?上面分明有怀素书法的踪迹。虽然有很多灰尘、颜色的沾染,但还能够见到墨痕的浓重。
写的字的点就像怪石奔向秋天的山涧,字的竖和勾的笔画就像寒枯的古藤倒挂在古松下。如果把屏风放到水边,每个字恐怕都要化成蛟龙,游到水里去了。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草书屏风》,其中蕴含了对古人墨迹的怀念和景物描写的独特情趣。开篇“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两句,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空间,一幅草书屏风似乎承载着过往的记忆,而那模糊不清的笔画中,却依稀可见到古人留下的痕迹,显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的深切怀念。

“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岁月流转下墨迹的变迁,尽管经历风霜,但那古人的笔力依旧透过时光的磨损而显现出来,这不仅是对物质上的保存,更是在精神上的一种传承。

接下来的“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两句,则转向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通过对奇特岩石和苍凉藤蔓的细致笔触,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又不失萧瑟的秋日山谷画面。这一景象与前文中古人的墨痕相互呼应,不仅是自然之美,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悟。

最后,“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两句,则是在设想如果站在水边,那草书屏风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似乎能化为飞动的龙形,这不仅是诗人对于古人笔力的一种赞美,更是对自己创作欲望的一种表达——希望自己的作品也能够达到古人的神韵。

这首诗通过对一幅草书屏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与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韩偓

韩偓
朝代:唐   字:致光   号:致尧   籍贯:晚年又号玉山樵   生辰:公元842年~公元923年

韩偓(约842年~约923年),晚唐五代诗人,乳名冬郎,字致光,号致尧,晚年又号玉山樵人。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韩偓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其诗多写艳情,称为“香奁体”。
猜你喜欢

题周秀才此山堂·其二

爽气在襟袖,清风拂丝桐。

悠然适天趣,宴坐心融融。

(0)

乙卯元旦

沧溟日日羽书传,华发萧萧节叙迁。

时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况烽烟。

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

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

(0)

石泉开田

风雨潇潇小满天,四山蓑笠事新田。

个中会得艰难意,细和豳风七月篇。

(0)

淮南王篇

淮南王,好长生。秘书充栋,方士盈庭。

丹符断玉籍,左道迷中行。

刀圭发狂疾,几杖遗深情。

形气不复完,云雨何由兴。

便便小山客,讳死誇飞升。

君不见桥山葬,轩辕浪说垂髯登。

衡阳亦同逝,无士不流声。至今犹慕淮南名。

(0)

画兰竹题赠苏时钦

翠竹幽兰入画双,清芬劲节伴閒窗。

知君已得峨眉秀,我亦前身在锦江。

(0)

题画牛

林下逍遥饱则眠,何人能似尔安然。

因思昔日陶弘景,金作笼头不易牵。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