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人生事足,日坐芦中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江边生活画卷。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位渔人的日常场景。
“渔人生事足”,开篇即点明渔人生活的满足感。在古代,渔业是许多沿江居民的主要生计之一,渔人通过捕鱼维持生活,这份简单而直接的快乐,让他们的生活显得充实而满足。
“日坐芦中矶”,描述了渔人在芦苇丛中的日常生活状态。芦苇作为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不仅为渔人提供了栖息之所,也象征着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坐在芦苇丛中的矶石上,渔人或许是在等待最佳的捕鱼时机,又或是享受着江边的宁静与自然之美。
“网得江鱼美”,一句简短却充满画面感,展现了渔人劳动成果的喜悦。通过捕鱼,渔人不仅满足了自己的饮食需求,还能分享给家人和社区,体现了劳动带来的幸福感。
“轻舟荡漾归”,最后两句描绘了渔人满载而归的场景。轻舟在江面上轻轻摇曳,仿佛承载着渔人一天的收获与满足,缓缓驶向归家的路途。这不仅是对渔人劳动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宁静、和谐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人简单而自足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也蕴含着对朴素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长庆四年历日尾
残历半张馀十四,灰心雪鬓两悽然。
定知新岁御楼后,从此不名长庆年。
驾幸圣容院应制
大唐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
却指容颜非我相,自言空色是吾真。
深殿虔心随宝辇,广庭徐步引金轮。
古来贵重缘亲近,狂客惭为侍从臣。
和杨明府早秋游法华寺
释事出县閤,初闻兹山灵。
寺扉隐天色,影刹遥丁丁。
碧峰委合沓,香蔓垂蓂苓。
清景为公有,放旷云边亭。
秋赏石潭洁,夜嘉杉月清。
诵空性不昧,助道迹又经。
是以于物理,纷然若未形。
移来字人要,全与此道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