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践松花岸,今临黑水祠。
载重看黄马,供厨致白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昔日踏足松花岸边,到如今来到黑龙潭边祭祀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岁月流转、人生沧桑的感慨。首句“昔践松花岸”,以“昔”字开篇,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后文的“今临黑水祠”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接着,“穷荒行欲市,垂老策无奇”两句,通过描述行走在偏远之地,接近老年却未找到人生出路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载重看黄马,供厨致白罴”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黄马和白罴分别象征着不同的事物或情感,通过这些形象的描绘,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增加了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特殊氛围。
最后,“武侯祠下宿,扶杖转支离”两句,将诗人的思绪引向历史,联想到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的祠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自己在年老体衰之际,仍怀有对理想和信念的坚持,即使身体已不如从前,心中的火焰依旧燃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自然景象以及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