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紫薇花·其二》
《紫薇花·其二》全文
宋 / 曾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明丽碧天霞,千茸紫绶花

香开荀令宅,艳入孝王家

几岁自荣辱高情叹嗟

有人上苑,犹足占年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天(bì tiān)的意思:指蓝天,晴朗明净的天空。

高情(gāo qíng)的意思:指感情高尚、慷慨豪放。

明丽(míng lì)的意思:明亮美丽,形容光彩照人、美丽动人。

年华(nián huá)的意思:

[释义]
(名)时光,年岁。
[构成]
偏正式:年(华
[例句]
年华似流水。(作主语)

荣辱(róng rǔ)的意思:指荣誉和耻辱,表示对个人或集体的光荣和耻辱之情感。

上苑(shàng yuàn)的意思:指上级领导或权贵的府邸或园林。

绶花(shòu huā)的意思:比喻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景象。

叹嗟(tàn jiē)的意思:表示感叹、叹息或惋惜。

王家(wáng jiā)的意思:指皇室或贵族家族的家庭。

孝王(xiào wáng)的意思:指对父母孝顺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尊敬父母、孝顺的行为。

有人(yǒu rén)的意思:表示某个地方有人存在,或某个事件有人参与、有人知道。

占年(zhàn nián)的意思:占据年份,占据时间。

紫绶(zǐ shòu)的意思:指皇帝赐给臣子的紫色丝绶,是古代帝王的特殊荣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紫薇花的美丽与高洁。首句“明丽碧天霞”,以霞光比喻紫薇花的明亮与鲜艳,仿佛是天空中的一抹绚烂。接着,“千茸紫绶花”一句,通过“千茸”形容花朵的繁密,而“紫绶”则暗示了花色的深邃与高贵,将紫薇花的形态与色泽生动展现。

“香开荀令宅,艳入孝王家”两句,运用典故,荀令指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士荀彧,以其好闻香著称;孝王则是指西汉的刘濞,他喜爱华丽的事物。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喜好来衬托紫薇花的香气与艳丽,使得花的形象更加生动且富有文化内涵。

“几岁自荣辱,高情方叹嗟”则表达了对紫薇花长久以来自处荣辱的态度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这种高洁品质的感叹与敬佩。最后一句“有人移上苑,犹足占年华”,则预示着紫薇花即使被移植到更广阔的园地,依然能够占据春天的时光,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和不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紫薇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作者介绍

曾肇
朝代:宋

曾肇(1047-1107),字子开,号曲阜先生。宋建昌南丰(今属江西省)人。曾易占之子。曾巩异母弟。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北宋政治家、诗人。历任吏、户、刑、礼四部侍郎。 自幼聪慧好学,师承其兄曾巩。重儒学,博览经传,为文温润有章法。容貌端庄,为人忠厚仁义。为官40年,历英、神、哲、徽四朝,在朝任过礼、吏、户、刑四部侍郎和中书舍人,对朝中事敢直抒胸臆;在14个州、府任地方官时,多有政绩,为人称颂。
猜你喜欢

挽歌诗三首·其一

卜择考休贞,嘉命咸在兹。

夙驾警徒御,结辔顿重基。

龙㡛被广柳,前驱矫轻旗。

殡宫何嘈嘈,哀响沸中闱。

中闱且勿欢,听我薤露诗。

死生各异伦,祖载当有时。

舍爵两楹位,启殡进灵轜。

饮饯觞莫举,出宿归无期。

帷衽旷遗影,栋宇与子辞。

周亲咸奔凑,友朋自远来。

翼翼飞轻轩,骎骎策素骐。

按辔遵长薄,送子长夜台。

呼子子不闻,泣子子不知。

叹息重榇侧,念我畴昔时。

三秋犹足收,万世安可思。

殉没身易亡,救子非所能。

含言言哽咽,挥涕涕流离。

(0)

十四夜京口舟次送别张大归扬州

谈经说剑气纵横,画舫银灯黯别情。

春水将生君速去,此江东下我西行。

芜城鹤送三更泪,京口潮添五夜声。

后夜相思同皓月,君家偏占二分明。

(0)

逍遥洞

天地一时小,惟馀洞口宽。

名山藏日月,野老剩衣冠。

石向何人语,春知此岁寒。

几家烟火在,题作鹿门看。

(0)

春日别洪子

枝上晓莺飞,江亭春未稀。

轻舟移浦溆,别酒惜芳菲。

风急寒潮响,天长远岫微。

此时频徙倚,空忆谢玄晖。

(0)

长淮

千里淮流势若奔,咆哮西下地平吞。

天吴激浪来江口,鬼伯推潮出海门。

疏雨数声云入浦,远林一抹水连村。

溯流有客登瀛去,路入青河日又曛。

(0)

杨梅

五月果初熟,枝头鹤顶丹。

欲知甘冷好,千颗荐冰盘。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留正 刘旦 龙仁夫 钱福 冯应榴 玄觉 刘知几 江标 章纶 柴中行 薛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