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读 维 摩 经 宋 /郭 印 白 衣 心 出 家 ,从 古 推 净 名 。无 疾 现 有 疾 ,特 地 真 机 生 。佛 欲 遣 人 间 ,指 示 转 分 明 。宜 是 诸 大 士 ,辞 屈 不 能 行 。文 殊 末 后 往 ,万 众 心 已 倾 。箭 锋 相 注 处 ,妙 义 益 峥 嵘 。芥 子 容 须 弥 ,毛 孔 受 四 溟 。此 理 自 灼 然 ,学 者 疑 且 惊 。更 谈 不 二 门 ,法 法 俱 见 成 。一 默 岂 无 语 ,其 声 如 震 霆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衣(bái yī)的意思:指白色的衣服,也用来比喻清白无辜的人。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不二(bù èr)的意思:独一无二,没有第二个
出家(chū jiā)的意思:指一个人离开家庭,放弃尘世的事物,投身于宗教修行或出家修道。
辞屈(cí qū)的意思:指因为受到委屈而辞职或离职。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二门(èr mén)的意思:指两个门,比喻两个选择或两种可能性。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见成(jiàn chéng)的意思:指人们从事某一行业或领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实践,逐渐熟悉并掌握了其中的技能和知识。
芥子(jiè zǐ)的意思:比喻微小的事物或问题。
毛孔(máo kǒng)的意思:指人体皮肤表面的微小孔道,也比喻事物的细微差别或微小的问题。
妙义(miào yì)的意思:指非常巧妙、独到的见解或解释。
末后(mò hòu)的意思:最后,末尾
四溟(sì míng)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波涛汹涌的样子。
特地(tè dì)的意思:特意、特别地
万众(wàn zhòng)的意思:指众多人群,表示人多力量大或众人一心的意思。
文殊(wén shū)的意思:指人的智慧和才学,也指人的头脑聪明。
无语(wú yǔ)的意思:没有话可说,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或看法。
现有(xiàn yǒu)的意思:指当前存在的、已有的。
须弥(xū mí)的意思:形容庞大无边的样子。
学者(xué zhě)的意思:形容一个人博学多才,知识渊博。
震霆(zhèn tíng)的意思:形容声音或气势极为威猛、强大。
真机(zhēn jī)的意思:真实的机会或条件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指示(zhǐ shì)的意思:表示明确指出或指引。
众心(zhòng xīn)的意思:指众人的心意或共同的意愿。
灼然(zhuó rán)的意思:形容光亮明亮、耀眼的样子。
不二门(bù èr mén)的意思:指无可比拟、独一无二的门道或技艺。
- 翻译
- 身披白衣却有出家之心,自古以来推崇的是净土之名。
看似无病却隐藏疾病,特别之处显现真实机缘。
佛陀想要派人询问,指示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必定是大士们,因言辞难以表达而无法前行。
直到文殊菩萨最后到来,众人的心已经倾倒。
在针锋相对的辩论中,深奥的佛法更加鲜明。
芥子虽小能包容须弥山,毛孔间也能容纳大海。
这个道理显而易见,学习者疑惑又惊叹。
再论不二法门,一切法门都能显现其形。
沉默之中并非无言,其声音如同雷霆震撼人心。
- 注释
- 白衣:指僧侣的白色服装。
净名:净土宗的别称,强调内心清净。
无疾现有疾:表面无病,实则藏有内在问题。
特地:特意,特别。
大士:佛教中的高僧或菩萨。
文殊:佛教菩萨,智慧象征。
箭锋相注:比喻辩论激烈,针锋相对。
芥子:佛教比喻极小的事物。
须弥:佛教中的大山,象征广大。
不二门:佛教术语,指唯一真理。
震霆:雷声,形容声音宏大。
- 鉴赏
这首宋诗《读维摩经》是郭印所作,他以白衣出家的维摩诘为引,探讨了佛法的深奥与微妙。首句“白衣心出家”表达了维摩的纯净内心,接下来通过“无疾现有疾”暗示佛法中的矛盾与真理。诗人认为,佛祖欲通过提问来引导众人理解,而维摩的回答愈发清晰,使得在场的大士们都感到辞穷。
“文殊末后往,万众心已倾”描绘了文殊菩萨的到来,他的出场使得众人的心灵深受触动。接着,“箭锋相注处,妙义益峥嵘”比喻佛法如利箭直指人心,揭示的教义更加鲜明。
“芥子容须弥,毛孔受四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说明佛法的广大无边,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能包容宇宙。最后两句“一默岂无语,其声如震霆”强调了维摩的智慧,即使沉默也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整首诗通过维摩的形象,展现了佛法的深邃和智慧,以及对修行者的启示作用,语言生动,寓意深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