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西 樵 岩 宋 /李 昴 英 巨 石 卷 阿 驾 半 天 ,樵 山 风 景 岂 虚 传 。水 帘 不 卷 四 时 雨 ,丹 灶 空 凝 万 古 烟 。印 石 尚 存 乌 利 迹 ,问 谁 曾 识 紫 姑 仙 。我 来 游 遍 登 云 谷 ,更 借 山 僧 半 榻 眠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天(bàn tiān)的意思:指很长时间或很久的时间。
登云(dēng yún)的意思:登上云端,比喻人的志向高远,追求卓越。
风景(fē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或景致。
卷阿(juàn ā)的意思:形容人行动迅速、敏捷。
樵山(qiáo shān)的意思:指人们劳作勤奋,艰辛努力的精神和行为。
山僧(shān sēng)的意思:指隐居山林的僧人,比喻远离尘嚣,修身养性的人。
山风(shān fēng)的意思:山风是指山区的风,也用来形容心境高远、胸怀宽广。
尚存(shàng cún)的意思:仍然存在,尚未消失或灭亡
时雨(shí yǔ)的意思:指早春时节的细雨。
水帘(shuǐ lián)的意思:指瀑布水流从高处垂落形成的水幕
四时(sì shí)的意思:四季,指一年四个季节的循环变化。
万古(wàn gǔ)的意思:指永远、永久、万世不变。
虚传(xū chuán)的意思:指无根据、无事实依据的传闻或传说。
云谷(yún gǔ)的意思:云谷指的是山谷中云雾缭绕的景象,形容山间云雾弥漫、景色美丽。
紫姑(zǐ gū)的意思:指年轻的女子。
- 翻译
- 巨大的岩石高耸入半空,樵山的景色绝非虚妄之言。
流水如帘常年不断,丹灶却只留下永恒的烟雾。
石印上还留有乌鸦的痕迹,又有谁能真正了解紫姑仙的故事。
我已游览过登云谷的每一寸土地,还要向山僧借宿,共眠半榻。
- 注释
- 巨石:高大的岩石。
卷阿:高耸。
半天:半空中。
樵山:山名。
岂:难道。
虚传:虚假或夸大的传说。
水帘:瀑布。
不捲:不停歇。
四时雨:全年雨水。
丹灶:炼丹的炉灶。
空凝:空自凝聚。
万古烟:永恒的烟雾。
印石:刻有印记的石头。
乌利迹:乌鸦的足迹。
识:了解。
紫姑仙:传说中的仙女。
游遍:全部游览。
登云谷:地名。
更借:再借。
山僧:山中的僧人。
半榻眠:共用一张床铺睡觉。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雄伟的山峰与幽深的岩洞景象,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以及追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首句“巨石卷阿驾半天”,形象地描绘了一块巨大的岩石如同神话中的仙人驾驭祥云一般,直达半空。这种夸张的手法,不仅展示了山峰的壮丽,也映射出诗人的情感与想象。
“樵山风景岂虚传”表明这些自然景观并非传说所虚构,而是真实存在且令人震撼的。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肯定,也是对传统文化记载的认同。
接下来的两句:“水帘不捲四时雨,丹灶空凝万古烟”描绘了一幅永恒与静谧交织的画面。水帘象征着不断的雨水,而丹灶则是指炼丹的炉灶,这里用来比喻时间的积淀和自然界中元素的转化。万古烟,既可以理解为历史的沧桑,也暗示着仙境的氛围。
“印石尚存乌利迹,问谁曾识紫姑仙”则是诗人对传说中人物足迹的追寻与怀念。乌利、紫姑仙都是道教中的神仙形象,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人修炼成仙故事的向往,也反映出诗人自己的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我来游遍登云谷,更借山僧半榻眠”则是诗人的实际行动与内心世界的交融。诗人亲身踏访这些自然奇观,并且在山中有所体验,甚至借助山中的僧侣之地暂作休憩。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修炼和净化。
整首诗通过对大自然与神话传说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文化记忆以及个人的精神追求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十刹海观荷用苏文忠公金山诗韵
北人不识江与湖,潴水为潭便称海。
金源十刹迹成尘,指点烟萝果安在。
空馀高柳绕坡陀。屋宇之外皆澄波。
恍到江南水云壑,花时微病游人多。
嗟余淮海迟归楫,大难米贵长安日。
六街车马涨尘沙,白汗翻浆午曦赤。
何期到此清吟魄,片云著意催诗黑。
柳丝历乱夕阳明,三两沙鸥睡不惊。
辇下才人半相识,招呼况具杯中物。
酒酣兴极忆家山,不安寒饿真痴顽。
归心日夜无时已,梦落苍霞半江水。
早行有感
生年三十四,未尝离庭闱。
四年游虞山,间月辄一归。
我母生我晚,拊我如婴儿。
饮食必加询,冷暖为护持。
一从出门来,水陆疲奔驰。
水行畏风波,陆行苦崎岖。
夜半坐车辕,冷露湿衣裾。
驱蹇入水中,月黑流声嘶。
深浅不可辨,呼吸蹈危机。
日午行未息,面汗皆尘缁。
欲饮不得饮,忍饥不言饥。
傥体慈亲心,见此将何如。
日暮暂解装,挑镫作家书。
儿行皆坦途,儿安母勿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