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宜兴山房十首·其一》
《宜兴山房十首·其一》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晓起炉烟一缕清,梵音缭绕槛轩行。

须臾日上松梢了,又听斋钟相应鸣。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梵音(fàn yīn)的意思:指佛教音乐的声音、音律,也用来形容声音清幽悦耳。

缭绕(liáo rào)的意思:形容事物盘旋环绕不散。

炉烟(lú yān)的意思:指炉灶上冒出的烟,比喻有功无名或者功劳被埋没。

相应(xiāng yìng)的意思:相符合;相符合的

须臾(xū yú)的意思:极短的时间;片刻

翻译
清晨起来,炉火上袅袅升起一缕轻烟。
伴随着佛寺的梵音环绕在栏杆和轩窗之间漫步。
注释
晓起:清晨起床。
炉烟:炉火上升起的烟雾。
缕清:一缕轻盈。
梵音:寺庙里的诵经声。
缭绕:环绕。
槛轩:栏杆和轩窗。
须臾:片刻之后。
日上:太阳升起。
松梢:松树顶端。
斋钟:寺庙里的斋戒钟声。
相应鸣:相互呼应响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景象,通过对自然界和宗教生活细微之处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晓起炉烟一缕清”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早晨炉火烧起来的一缕青烟,既写出了时间的点滴,也形象地表现了室内的温暖与安逸。这里的“清”字,不仅形容了烟的轻薄,更暗示了一种心灵的澄明。

紧接着,“梵音缭绕槛轩行”一句,通过对佛教梵呗声响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意境。“缭绕”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声音在空间内回旋弥漫的情景,而“槛轩行”,则是对寺庙建筑的一种美好表述,既塑造了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也暗示着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须臾日上松梢了”一句,以日光照射在松树梢头为象征,描绘出时间流逝和自然界生机勃勃的一面。“松梢”,常被用来形容高远坚韧,这里既指实物,也寓意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最后,“又听斋钟相应鸣”一句,通过对寺庙中午时分响起的斋钟声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规律与和谐。这里的“相应”,不仅是对声音重复的一种形容,更是诗人内心对于秩序与安宁呼唤的一种表达。

整首诗通过对早晨生活场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静谧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其对于精神世界深层次的感悟。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寄题彭泽王尉廨舍二境·潜玉洞

人道书岩好,谁知石洞奇。
外缯一径尽,中忽万峰欹。
窍石天成屋,泓泉鬼斸池。
弘中远孙子,宴喜又添诗。

(0)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成蹊亭

红雨未随风,白雪忽满枝。
秪今正月尾,政是断肠时。

(0)

寄题石湖先生范至能参政石湖精舍

万顷平湖石琢成。
尚存越垒对吴城。
如何豪杰于戈地,却入先生杖屦声。
古往今来真一梦,湖光月色自双清。
东风不解谈兴废,只有年年春草生。
不閞白眼视青云,四海如今几苦人?
渭水传岩看後代,东坡太白即前身。
整齐宇宙徐挥手,默缀湖山别是春。
解遣双鱼传七字,遥知掉脱小乌巾。

(0)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特秀亭

秋月弄长江,平地点远岫。
赞府诗句中,字字江山秀。

(0)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真清亭

苍髯秦大夫,瘦骨孤竹君。
主人似二子,二子似主人。

(0)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读书台

庭散纸尾骛,窗聚案头萤。
无端循除水,也学夜诵声。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袁绶 贡师泰 郭辅畿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