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此诗描绘了在春风将尽的暮春时节,一位官员在江边的祠堂前举行祭祀活动的情景。祠堂位于江边,周围环境清幽,春风轻拂,似乎为这庄重的仪式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诗中“持修江藻拜祠前”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祭祀的庄严氛围,江藻作为祭品,寓意着对神灵的虔诚敬意。
接着,“正是春风欲暮天”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时间的流逝相融合,暗示着春天即将过去,万物即将进入新的生长周期,同时也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永恒。这样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诗歌深刻的哲理意味。
“童冠尽多归咏兴”,则进一步描绘了参与祭祀的人们在仪式结束后,心满意足、充满喜悦的状态。无论是孩童还是成年人都沉浸在对这次活动的美好回忆之中,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温馨,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和谐关系。
最后,“城南兼说有温泉”一句,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地理上的丰富性,还可能暗含着温泉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重要性和美好寓意。温泉不仅提供了自然的疗愈力量,也可能象征着某种精神上的净化或重生,与祭祀活动的主题相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神圣而美好的氛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仪式感和人文关怀的画面,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自然、生命以及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