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作卿与相,终不易吾故。
权势易为名,君曾作是语。
亦有势愈高,其芳乃愈沮。
我今与君别,豫意相期处。
还我旧伯襄,馀物一无取。
不易(bù yì)的意思:不容易;困难
翰林(hàn lín)的意思:指官员、文人的集合,也代表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人群。
渐渐(jiàn jiàn)的意思:逐渐地,慢慢地
离亭(lí tíng)的意思:指离开亭子,比喻离别或分手。
留别(liú bié)的意思:离别时的告别留言或告别行为。
譬如(pì rú)的意思:用来比喻或举例说明。
权势(quán shì)的意思:权势指的是权力和势力。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毋乃(wú nǎi)的意思:不是,不要
无取(wú qǔ)的意思:没有得到,没有获得
相期(xiāng qī)的意思:约定某个时间、地点见面。
意相(yì xiāng)的意思:指言语或行动之间的默契和相互理解。
有主(yǒu zhǔ)的意思:指有主见、有决断力、有责任心。
玉堂(yù táng)的意思:指高贵、尊贵的地方或场所。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云龙所作的《送李伯襄》。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李伯襄的深厚情谊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关切和祝福。
首句“读君留别诗,离亭日有祖”点明了送别的场景,诗人通过阅读友人的离别之作,感受到离亭边的依依不舍之情。接着,“人自送翰林,伯襄毋乃苦”两句,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友人李伯襄作为翰林官身份的尊敬,同时也暗示了送别之人的众多,显示出离别场面的隆重。
“君是玉堂宾,君身原有主”两句,进一步赞美了李伯襄的身份地位,同时暗示他虽身处高位,但始终不忘旧交,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递作卿与相,终不易吾故”则表达了诗人对李伯襄无论职位如何变迁,都不会改变对旧友忠诚的期待。
“权势易为名,君曾作是语”两句,诗人借古喻今,提醒李伯襄在权力和名誉面前要保持清醒,不忘初心。“亦有势愈高,其芳乃愈沮”则进一步强调了地位越高,越容易迷失自我,失去原本的美德。
“譬如丝在染,渐渐非其素”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人在权力和地位的影响下,可能会逐渐偏离初心,变得不再纯粹。“我今与君别,豫意相期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李伯襄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保持本心,不忘初心。
最后,“还我旧伯襄,馀物一无取”一句,诗人直接表达了希望李伯襄能回归最初的自己,不贪恋外物,保持内心的纯净和真我。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既是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表达,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舟泊彭城江,夜听彭江水。
凄凄梧桐音,呖呖天鸿泪。
节序苦易迈,心绪生烦愦。
心绪江水长,往事今如此。
汉皇图远大,形祻重瞳子。
入关判鸱鸾,可怜范增死。
平生慕明哲,肝肺慎交与。
长途读易爻,今觉随六二。
反覆中郎论,竟喜管宁虑。
风云依飞龙,盛平今日事。
伟哉马新丰,旅邸终自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