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芋如乱荷,纤翠偶来游。
安知广市中,别有临春楼。
慰此牵萝居,焉用吟白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句“大芋如乱荷,纤翠偶来游”以芋头比作乱荷,形象地描绘了芋头生长的茂盛景象,同时“纤翠”二字则赋予了芋头以生机与活力,仿佛在绿波中自由游动。接着,“间以芙蓉枝,不解风露愁”一句,将芋头与荷花并置,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两种植物虽同生于水边,却有着不同的命运和情感体验。
“苇帘坐野女,意整神自修”描绘了一位女子在芦苇编织的帘子下静坐,内心平静,精神修养的情景。这不仅展现了女子的闲适与淡泊,也暗含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追求。“安知广市中,别有临春楼”一句,通过对比城市中的繁华与眼前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与自然之美的偏爱。
后半部分“驯机谢罗铩,鸳鸯不如鸥”运用了象征手法,通过“驯机”(可能指织机)与“罗铩”(织物)的对比,以及“鸳鸯”与“鸥”的比较,表达了对自由与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慰此牵萝居,焉用吟白头?”一句,以“牵萝居”(可能指用藤蔓搭建的简陋住所)为乐,反问为何要吟唱白头,进一步强调了对朴素生活的赞美和对复杂世事的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蜀岭春雪消,秦淮新水衍。
万里蜀中人,见水思乡县。
去年在亲侧,今年在帝畿。
非缘同产故,谁肯离亲闱。
一朝复一朝,思亲心若燬。
问君刲股时,痛迫何如此。
初发白鹭洲,忽过黄鹤楼。
巴陵寻旧里,荆门溯上游。
家林行渐迩,算程应预喜。
猿啸岂关情,鹃啼空在耳。
倚门望莱衣,踉蹡五色归。
供馔黄鱼美,登盘丹荔肥。
亲年方寿考,归来誓相保。
长承膝下欢,不出门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