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胧月》
《胧月》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夜晴初见月,云薄未分明

高树尚无影,远鸿时有声

下阶嫌履湿,闭户认苔生。

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óngyuè
sòng / méiyáochén

qíngchūjiànyuèyúnbáowèifēnmíng

gāoshùshàngyǐngyuǎn鸿hóngshíyǒushēng

xiàjiēxián湿shīrèntáishēng

qiángyīnmínggèngchángjiànqīng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闭户(bì hù)的意思:指关闭房门不出去,比喻不与外界接触,不愿与人交往。

初见(chū jiàn)的意思:初次见面或初次接触。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寂寂(jì jì)的意思:寂寞、冷清

墙阴(qiáng yīn)的意思:指在墙的阴影里,比喻隐藏在背后或不显露出来的地方。

无影(wú yǐng)的意思:没有影子,形容人或事物没有踪迹或不留痕迹。

阴暝(yīn míng)的意思:指天色昏暗,光线不明亮。

有声(yǒu shēng)的意思:有声指的是有声音,有声有色形容声音宏亮、响亮、生动。

注释
夜:夜晚。
晴:放晴。
月:月亮。
云薄:云层稀薄。
高树:高大的树木。
无影:没有影子。
远鸿:远处的鸿雁。
嫌:担心。
履湿:鞋底沾湿。
苔生:青苔生长。
墙阴:院墙阴影。
暝:渐深。
更长:夜越来越长。
倾:倾斜。
翻译
夜晚天气放晴,月亮初露,云层稀薄看不清。
高大的树木还没有影子,远处的鸿雁不时传来叫声。
走下台阶怕鞋底沾湿,关上门才发现青苔悄然生长。
寂静的院墙阴影渐深,夜越来越长,时间仿佛在倾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胧月》,描绘了夜晚雨后初晴的景象。首句“夜晴初见月”,简洁地写出月出天晴的时刻,暗含着雨后的清新。次句“云薄未分明”,通过云层的稀薄,展现出月亮的轮廓虽不清晰,但已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三句“高树尚无影”,进一步描绘月光下的静谧,连高大的树木都还未留下清晰的影子,显得格外宁静。第四句“远鸿时有声”,以远处偶尔传来的鸿雁叫声,增添了空旷的夜色中的一丝生动。

第五句“下阶嫌履湿”,诗人因雨后地面湿润而略感不便,但也反映出雨后空气的清新和湿润。第六句“闭户认苔生”,诗人关上门窗,透过门缝观察到青苔悄然生长,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感受。

最后两句“寂寂墙阴暝,更长已渐倾”,描绘了夜深人静,墙壁阴影渐浓,时间也已接近深夜。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为线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雨后月夜的静谧与诗意,体现了宋诗的淡雅意境。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夜坐有感

躬耕谷口未为贫,安得生涯似子真。

平日固知穷有鬼,年来更觉老欺人。

短檠颇怯蝇头字,蠹简时揩鼠迹尘。

儿女岂知黄卷乐,苦嫌无补废精神。

(0)

山行

瘦藤惭愧肯相携,不怕微茫雪意低。

晚照荒荒迷远岫,湿云漠漠度前溪。

虽无酒力禦寒色,且向梅花觅旧题。

漫说玉堂多胜事,何如丘壑卜幽栖。

(0)

最高楼·其五

辛亥后,六请挂衣冠。甲子始休官。

白驹恰则来空谷,青牛早已出函关。

笑狂生,还笏易,上竿难。也莫爱、宫中请内相。

也莫爱、堂中呼六丈。但祷祝,要痴顽。

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

免飞升,长快活,戏人间。

(0)

臈月二十二夜漏下数刻小饮径醉坐小閤睡傍无侍者仆于户限眉鼻伤焉流血被面记以六言九首·其四

不为卿面作计,转令汝貌不扬。

鬓畔有千茎白,眉间无一点黄。

(0)

送强甫赴惠安六言十首·其六

警报环四面至,急符寓一分宽。

吾儿行矣无怨,太守似元次山。

(0)

村居即事六言十首·其二

呵冻画灰锻诗,傍人笑汝白痴。

五百年有名世,七十翁如小儿。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