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晚日》
《晚日》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晚日晴还暖,人閒见物机。

叶枯虫自裹,窗响蜜寻归。

林下见收柿,水边闻捣衣

吾嗟久为客,却愧寄荆扉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捣衣(dǎo yī)的意思:指人们一起努力,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

荆扉(jīng fēi)的意思:指门户之间的荆棘和木门,比喻困难重重,难以进入或通过。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晚日(wǎn rì)的意思:晚日指的是晚年或晚期,多用于形容人已经年老或事物已经过时。

翻译
傍晚时分天气晴朗且温暖,人们在闲暇中观察万物的运转。
树叶枯黄,虫儿自行包裹其中;窗户声响,蜜蜂寻找归巢之路。
树林下看到人们正在收获柿子,河边传来捣衣的声音。
我感叹长久在外做客,内心却感到惭愧,只将自己寄居于简陋的柴门之中。
注释
晚日:傍晚时分。
晴还暖:晴朗且温暖。
人閒:人们在闲暇中。
物机:万物的运转。
叶枯:树叶枯黄。
虫自裹:虫儿自行包裹。
窗响:窗户声响。
蜜寻归:蜜蜂寻找归巢。
林下:树林下。
收柿:收获柿子。
水边:河边。
捣衣:捣衣声。
吾嗟:我感叹。
久为客:长久在外做客。
愧:感到惭愧。
荆扉:简陋的柴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晚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生活场景。首句"晚日晴还暖",写出了夕阳余晖照耀下的温暖氛围,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赞赏。"人閒见物机",则暗示在这样的宁静中,人们能更敏锐地察觉到生活中的微妙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叶枯虫自裹,窗响蜜寻归",通过落叶和蜜蜂的行为,进一步展现了季节的转换和生活的节奏。落叶凋零,虫儿自我包裹,窗户的声响则是蜜蜂寻找归巢,这些细节生动而富有诗意。

"林下见收柿,水边闻捣衣",诗人描绘了农村的田园景象,林中的柿子被收获,河边传来捣衣的声音,这些画面勾勒出一幅和谐宁静的乡村画卷。

最后两句"吾嗟久为客,却愧寄荆扉",诗人感叹自己长久在外漂泊,对于家乡的简朴生活感到惭愧。"荆扉"象征着简陋的居所,表达了诗人对朴素生活的怀念和对自己未能常伴家人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生活,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淡淡的乡愁和对平凡生活的深深眷恋。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桃花坞

岁岁桃花满坞开,花明遍映讲经台。

未愁红雨催春去,要为金仙献果来。

涧道东风非梓泽,石桥流水似天台。

何当剩种瑶池核,不用凡根取次栽。

(0)

溪滨

柴门咫尺即溪滨,赋得新诗似写真。

蒲芽短短桃花水,燕子飞飞杨柳春。

(0)

木犀次万侍御韵

木犀旧种开何晚,今岁初开拟细看。

叶薄青瑶云弄影,花明金粟露生寒。

妙香闻处遥支策,小朵簪时屡拭冠。

独绕芳丛成百匝,西风忘却葛衣单。

(0)

故太傅于公谦

太傅出南方,眉宇天人表。

曩在英庙朝,谠论多了了。

三边正统末,兵戈日俶扰。

先皇巡朔方,敌骑伏潢沼。

黄云阨塞垣,仙仗迷周道。

法驾一蒙尘,作意索金宝。

京城既摇动,和议杂纷纠。

公时赞戎机,决策截澜倒。

告庙定储君,誓众守隍堡。

耀兵向阴山,直欲举征讨。

居庸扼咽喉,铁马岂得捣。

坐令敌计穷,食尽师遂老。

翠华果全归,黄屋免再造。

虽重获罪戾,社稷功非小。

功高反杀身,于古亦常有。

固由天威赫,实为青蝇挠。

天日终辉辉,即见是非瞭。

神衷启后圣,殊锡达幽眇。

忆昔靖康乱,谋国何草草。

堂堂宋诸良,唯唯遵和好。

甘心拜仇敌,所以至绝岛。

直书在史氏,公节须皦皦。

(0)

同年刘丹棱见过道及己未下第会孟津涂中事感而赋此

自别河阳驿,于今二十年。

轰豗忧正急,倾覆意常悬。

共济欢无极,同归事可怜。

此时俱尚老,语及欲潸然。

(0)

圯桥进履

蹙项诛秦只绪馀,争如云壑赤松居。

也知高帝轻儒者,终负先生手授书。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