踰淮数百里,欣逢下邳山。
遥看若可即,既近杳难攀。
倦鹭辨沙落,远禽求村还。
已暮将何归,回涛冒瀴湾。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怅然(chàng rán)的意思:心情不快,感到失望或沮丧
渡口(dù kǒu)的意思:渡口是指过河的地方,也可以比喻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关键节点。
孤枕(gū zhě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躺在枕头上睡觉,没有伴侣或依靠的状态。
厚颜(hòu yán)的意思:指不知羞耻、脸皮厚,能够不顾他人感受,无所顾忌地做事。
茅茨(máo cí)的意思:茅茨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住所简陋、破旧不堪。
十数(shí shù)的意思:指十几个或几十个。
霞影(xiá yǐng)的意思:指夕阳的余晖或夕阳的光影。
相与(xiāng yǔ)的意思:相互交往、相互往来。
厌闻(yàn wén)的意思:厌恶听到,讨厌听到。
遥看(yáo kàn)的意思:从远处观察,不能近距离接触或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窈窕(yǎo tiǎo)的意思:形容女子身材修长、婀娜多姿。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新安山的向往与未能投宿的遗憾之情。诗人在越过淮河数百里后,终于有幸遇见了下邳山,心中充满了欣喜。他遥望新安山,只见十数峰在霞光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然而,当接近山峰时,却发现它们似乎难以触及,让人心生遗憾。
诗中的“倦鹭辨沙落,远禽求村还”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傍晚时分,倦鸟归巢,远处的飞禽也寻找着栖息之地的情景。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疲惫。最后,“已暮将何归,回涛冒瀴湾”表达了诗人面对暮色,不知归路的迷茫与无奈。
渡口边的两棵古柳和周围的茅屋,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简朴的生活场景,与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对比,更显其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清时寄孤枕,敢厌闻惊潺”,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清平之世,也难以找到心灵的慰藉,对于外界的声响(潺潺流水声)也感到厌烦,进一步凸显了其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未能实现的愿望,以及在特定情境下的孤独与感慨。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