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擎增山高,泉流增海深。
海深豢鱼龙,山高缊璆琳。
炼此皎洁姿,坐调清庙音。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元素象征人生哲理,巧妙地运用了松、泉、海、山、鱼龙、璆琳等意象,构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深意的画面。
首先,“松擎增山高,泉流增海深”两句,通过松树和泉水的形象,表达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持续不懈的努力。松树挺拔于山巅,仿佛将山的高度推向极致;泉水潺潺流入大海,不断加深海的深度。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寓意着在人生的道路上,坚韧和坚持能够带来无限可能。
接着,“松劲与泉清,照映此翁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松树的坚韧和泉水的清澈,如同老人的心灵,纯净而坚定。这里的“此翁心”既指老人的心境,也暗含对所有追求内心纯净之人的赞许。
“海深豢鱼龙,山高缊璆琳”则将视角转向更广阔的自然世界。深邃的大海孕育着鱼龙等生物,高耸的山峰蕴藏着珍贵的玉石。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样,也暗示了人生的广阔与丰富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无限可能。
“炼此皎洁姿,坐调清庙音”两句,将自然界的美好品质与人类的精神追求联系起来。通过“皎洁”和“清庙音”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精神境界的向往与追求。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期许,也是对社会和谐与道德风尚的呼唤。
最后,“八极占太平,时听海山吟”两句,将视野扩展至宇宙的广阔,表达了对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同时,通过“海山吟”的形象,诗人似乎在期待着人们能够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界的象征,巧妙地传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也体现了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和对社会和谐的渴望。
七月秋已肃,北风卷黄埃。
欻兹数百骑,夜过长城来。
我公调兵食,惨淡旌旗开。
前驱初出塞,黠虏惊且猜。
平生职方略,声彻单于台。
况兹仗忠义,山岳可使摧。
乃知折冲具,庙胜先抡才。
吁嗟秦汉时,无策良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