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报国(bào guó)的意思:为国家贡献力量,为国家做出奉献。
尘忝(chén tiǎn)的意思:指自认为卑微、低下,不敢有高尚的心情。
垂丝(chuí sī)的意思:指掉下来的头发或胡须。
殿最(diàn zuì)的意思:指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中,属于最高水平或最高地位。
过庭(guò tíng)的意思:指跨过庭院,表示迅速通过、匆忙离去。
海上(hǎi shàng)的意思:指在海上,常用来形容船只在海上航行。
汉法(hàn fǎ)的意思:指中国的法律制度、法律规范。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偏舟(piān zhōu)的意思:指船只偏离正道,比喻行为或言论偏离正常,与常理相悖。
世泽(shì zé)的意思:世世代代受到尊敬、祝福的美好福泽。
说有(shuō yǒu)的意思:指以言辞来控诉或指责某人,表达对其行为或言论的不满或不认同。
虚糜(xū mí)的意思:形容浪费、挥霍。
延世(yán shì)的意思:延长寿命、长命百岁
虞廷(yú tíng)的意思:指对人物的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小心,如履薄冰。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一松所作的《秩满荫子酬素原先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典的感激与自责,以及对子女教育和国家报效的期望。
首联“虚糜忽奏虞廷考,殿最从将汉法持”描绘了朝廷选拔官员的公正严明,如同古代的虞廷考试一般,体现了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诗人以“虚糜”自谦,表示自己虽有幸被选中,但内心实感惶恐,担心辜负朝廷的信任。
颔联“岂谓恩叨延世泽,翻惭尘忝负明时”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恩赐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不足的自责,担心在大好时代未能尽职尽责,辜负了朝廷的期望。
颈联“过庭祇望书能读,报国那知孝可移”则转向家庭,表达了诗人希望子女能够读书明理,将来能够为国效力。同时,也暗含了对孝道的理解与传承,认为孝顺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也是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尾联“我已偏舟归海上,逢人休说有垂丝”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表示自己即将离开官场,回到海上生活,不再参与政治事务。同时,也暗示了对后辈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为国家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现了诗人对朝廷恩典的感激,又表达了对个人能力的反思,以及对子女教育和国家报效的深切期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