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题 书 目 宋 /王 柏 博 而 寡 要 岂 通 儒 ,三 万 牙 签 亦 太 虚 。一 编 论 语 用 不 尽 ,世 间 何 必 许 多 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尽(bù jìn)的意思:没有尽头或没有限制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论语(lún yǔ)的意思:《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在这里,成语“论语”代表了儒家思想和道德观念的集大成之作。
世间(shì jiā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间,泛指人世间的事物和现象。
太虚(tài xū)的意思:指虚幻、空幻的样子或状态。
许多(xǔ duō)的意思:很多,大量
牙签(yá qiān)的意思:指形状细小的东西,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细碎的事物。
博而寡要(bó ér guǎ yào)的意思:形容内容广博,但概括得很简洁。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柏的作品,名为《题书目》。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书籍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思考。
首句“博而寡要岂通儒”表达了作者认为虽然有很多书籍,但真正重要的内容却不多。这里的“博而寡要”意味着广泛而缺乏重点,"岂通儒"则是说难以成为通晓儒家学说的儒者。
第二句“三万牙签亦太虚”进一步强调了这一观点。"三万牙签"在这里可能指代大量的书籍,而“亦太虚”则表明这些书籍大多数是空洞无用的,缺乏实质内容。
第三句“我编论语用不尽”显示出作者对于《论语》这部儒家经典的重视。"一编"可能指的是王柏自己编辑整理的《论语》,而“用不尽”则意味着这部书中的智慧和道理永远都用不完,是无穷的宝藏。
最后一句“世间何必许多书”则是作者对现实世界中过多书籍的质疑。这里的“何必”表达了一种不必要,暗示了作者认为这些书籍大多数是不需要的,因为它们无法提供像《论语》这样的深刻洞见和永恒价值。
总体来说,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书籍质量的高标准,以及他对于真正有价值知识的追求。王柏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文学和哲学上的精粹主义,即认为真正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深刻智慧和指导生活的经典之作,而不是泛泛之辍、浮华无实的文字堆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恭奉皇太后南巡启跸再叠前韵
初岁开壬甫背辛,答阳任养叙彝伦。
添筹才度七旬庆,养志还符五载巡。
每为赈赒传跸止,幸逢给足俾情申。
南辕始命展軨仆,泽国遥怀引领民。
宁以行时吴与越,肯忘遇涝卫还陈。
十行不惜恩加月,四海惟期泽普春。
日奉慈颜心有喜,途临韶序景从新。
行宫所幸前遭者,武定聊无筹笔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