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从幽处见,香自静中来。
《腊前见兰花》全文
-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戴炳所作的《腊前见兰花》,以兰花为题,描绘了其在寒冬腊月的独特绽放景象,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了兰花高洁脱俗的气质。
首句“兰丛才一干,独向腊前开”,描绘了兰花在一片绿丛中,独自在腊月之前绽放的情景,突出了兰花的与众不同和早春的先兆。接着,“托荫偏宜竹”一句,通过兰花与竹子的搭配,表现了两者之间相得益彰的关系,暗示了兰花的坚韧与清雅。而“先春不让梅”则将兰花与梅花进行对比,强调了兰花在冬末春初时的独特地位,显示了其不畏严寒、独立开放的品格。
“韵从幽处见,香自静中来”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兰花的特质。兰花的韵味并非显而易见,而是需要在幽静之处细细品味;它的香气也并非喧嚣而来,而是从宁静之中自然散发。这两句诗巧妙地运用了“见”和“来”的动词,不仅描绘了兰花的内在美和外在香,也表达了诗人对兰花独特魅力的深刻感悟。
最后,“便欲纫芳佩,灵均唤不回”表达了诗人想要将兰花的芳香制成佩饰,以纪念和赞美兰花的精神,但又感叹于这种美好难以完全捕捉和表达。这里引用了屈原(字灵均)的故事,暗喻兰花如同屈原般高洁不屈,表达了对兰花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之美和精神之高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深敬畏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杨妃春睡图
守宫夜落胭脂臂,玉阶草色蜻蜓醉。
花气随风出御墙,无人知道杨妃睡。
皂纱帐底绛罗委,一团红玉沉秋水。
画里犹能动世人,何怪当年走天子。
欲呼与语不得起,走向西屏打鹦鹉。
为问华清日影斜,梦里曾飞何处雨?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