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过塞中山,鸣秋已早息。
忽如读豳风,在宇节堪识。
豳风(bīn fēng)的意思:指古代豳国的风俗习惯,也用来形容古代的乐曲。
蛩声(qióng shēng)的意思:指孤寂无助的声音,形容人在困境中无人相助的悲凉情境。
鼓翼(gǔ yì)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充满活力,精神饱满。
唧唧(jī jī)的意思:形容小声细语或哭泣声音。
菀枯(yù kū)的意思:形容植物的生长状况或事物的兴衰变化。
无常(wú cháng)的意思:无常指事物的变化无常、不稳定,常常用来形容世事变幻莫测,人事无常。
阴虫(yīn chóng)的意思:指心地狭隘、阴险狡诈的人。
御园(yù yuán)的意思:指皇帝或高官私人的花园。
中山(zhōng shān)的意思:中山指的是中央和山脉,比喻权力的中心,也可以表示地位崇高的人。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闻蛩》。诗中描绘了诗人从御园归来后,听到蛩声唧唧的情景。通过“蛩声方唧唧”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凉意。接着,“昨过塞中山,鸣秋已早息”,诗人回忆起前日经过边塞山时,秋天的气息已经悄然降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是地候转煖,阴虫犹鼓翼”则描绘了在温暖的气候下,阴暗处的昆虫仍在振翅飞翔,展现出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而“喧默本无常,菀枯曷有极”这两句,诗人以自然界的喧闹与寂静、茂盛与凋零的变化,表达了世间万物变化无常、难以预测的哲理。
最后,“忽如读豳风,在宇节堪识”一句,诗人将自己听到的蛩声与古代诗歌《豳风》中的描述相联系,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慨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感知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