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寻觅花踪的意境,充满了禅意与哲理。首句“觅花花不见”,开篇即营造了一种追寻而不得的氛围,花儿仿佛在与人捉迷藏,隐匿于无形之中。接着,“雨雪空萧萧”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渲染出一种清冷、寂寥的环境,进一步强化了寻找过程中的孤独感和挑战性。
“认得枝头稳,何须待雪消。”这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似乎找到了寻觅的目标——那枝头上的花,即便是在雪覆盖之下,依然保持着稳定与生机,无需等待冰雪融化,就能显现其美丽。这里不仅赞美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也暗含了对内在美的发现与欣赏,即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的平静与坚定才是真正的宝藏。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在看似无望的追寻中,只要保持内心的稳定与坚持,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希望。这种超越表面现象,直击事物本质的洞察力,正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智慧与哲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
暑入秋来午更强,风排两遣晓差凉。
如何遶砌千枝蕙,只是开门一阵香。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老子朝慵起,春风苦唤行。
晴边犹著雪,寒後未闻莺。
偶见千峰翠,偏令两眼明。
倦来浑欲睡,无处避溪声。
癸未上元後,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
茅亭夜集俯万竹,初月未光让高烛。
主人酒令来无穷,恍然堕我醉乡中。
草间蛙声忽三两,似笑吾人悭酒量。
只作蛙听故自佳,何须更作鼓吹想。
尚忆同登万石亭,倚栏垂手望寒青。
只今真到寒青里,吾人不饮竹不喜。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
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
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
计程一日二千里,今踰灩澦到峨眉。
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
老夫蚤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
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与阳侯争。
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
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