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蒙村舟次二章·其二》
《蒙村舟次二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忽引凉飔晚暑消,一蝉空际寥寥

天当尽处山横线,河到平边麦共潮。

去且弄船浮溟渤,昨犹倚枕梦尘嚣

津门近已无鹃宿,不管春光柳条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管(bù guǎn)的意思:表示不论什么情况或条件,都不在意或不顾及。

尘嚣(chén xiāo)的意思:指尘土飞扬的喧嚣声,形容喧嚣不安的场面或环境。

春光(chūn guāng)的意思:春天的阳光,指春天的美好景色或春天的气息。

津门(jīn mén)的意思:津门是指天津,也用来比喻重要的城市门户。

空际(kōng jì)的意思:指天空的边际或上升到高空之处。

凉飔(liáng sī)的意思:形容风吹过来的感觉凉爽。

寥寥(liáo l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非常稀少。

柳条(liǔ tiáo)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柔软、弯曲、富有弹性。

溟渤(míng bó)的意思:形容水势浩大,茫茫无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水上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与深沉的哲思。

首联“忽引凉飔晚暑消,一蝉空际语寥寥”,以“凉飔”点出微风带来的清凉,暗示暑气渐消,而“一蝉空际语寥寥”则通过蝉鸣渲染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氛围,仿佛蝉声在空中回荡,孤独而悠长。

颔联“天当尽处山横线,河到平边麦共潮”,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天空与山、河流与麦田进行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山线横亘于天际,河水与麦浪相接,构成了一幅辽阔的自然画卷。

颈联“去且弄船浮溟渤,昨犹倚枕梦尘嚣”,转而描写诗人自己的活动与心境。他似乎在思考过去与未来,一边乘船游于大海(溟渤),一边回忆昨日还沉浸在世俗的喧嚣中。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过往生活的反思。

尾联“津门近已无鹃宿,不管春光过柳条”,以“无鹃宿”暗示季节更替,春天即将过去,而“不管春光过柳条”则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仿佛诗人对时间的流逝并不在意,展现出一种豁达与淡泊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清末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情感与哲思。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过固城

宿雨含千柳,微凉变一川。

官衙趋小吏,箫鼓闹鲜船。

烟雾挥盈纸,风云思满天。

呼童买南酒,不惜杖头钱。

(0)

张后府官寓与提学宪副冯佩之夜酌话别

深云不放月轮孤,辗转方斋酒一壶。

士气西江还易振,斯文赤子更须扶。

百川宗派趋彭蠡,两袖清风过小姑。

无限衷情言未了,千年公案在鹅湖。

(0)

再游三洲岩五首·其一

蒙茸鹧鸪啼,珠露滴秋晓。

揽衣寄幽情,岩风吹料峭。

(0)

阅都台檄催赴省试四首·其二

一从幽谷弄云烟,科业隳来十五年。

病骨自知难进取,衰龄谁更为周全。

芋苗催老黄梅雨,豇豆披罗小洞天。

剩水残山人不占,且随童冠看鱼鸢。

(0)

寓资福寺

塔飒招提景,春衫试苧麻。

吾那拘礼数,僧亦厌袈裟。

烟罩枇杷树,香传枸杞茶。

冬冬还到耳,晚鼓散官衙。

(0)

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四即事

山静人希到,春深花自繁。

鸠藤行处酒,烟火望中村。

偶尔逢耕叟,迟回话夕昏。

不知天壤内,何处是桃园。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郑用锡 何乔新 何中 龚敩 冯时行 谢与思 敦敏 郑岳 李正民 李中 徐照 乃贤 管讷 张仲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