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道寒藤结,洞门苍藓深。
土暖春长在,峰高月易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鸟道寒藤结"写出了山路险峻,藤蔓纠结,只有飞鸟才能通行,暗示了环境的荒僻与宁静。"洞门苍藓深"进一步渲染了洞口被青苔覆盖,显得古老而深邃,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
"楼台在山畔"点明了山中的建筑,可能是道观,静静地坐落在山边,与自然融为一体。"松桧出云心"则展现了松树和桧树挺拔入云,象征着道教的清高与超脱,也寓示着诗人对仙道世界的向往。
"土暖春常在"表达了山中气候宜人,春天似乎永驻,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峰高月易沉"则通过描绘月亮在高山间下沉的景象,烘托出山势之高和夜晚的寂静。
最后两句"羽衣祠太乙,香冷石坛阴"聚焦于桐柏观,太乙是道教尊神之一,羽衣祠即供奉太乙的祠堂,香烟袅袅,但因地处阴凉的石坛,显得有些冷清,增添了神秘和寂寥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桐柏观的自然景色和神秘氛围,流露出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敬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