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春日苦旱且热》
《春日苦旱且热》全文
清 / 吴妍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众绿终年未见雕,春来原野枯焦

曾无小雨酥润,但有骄阳火烧

民物几时郁结云霓何处迢遥

也知畏日终须坠,可奈和风不即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即(bù jí)的意思:不同即合,指两种事物或观点不能合并在一起。

和风(hé fēng)的意思:指温和、和善的风格或氛围。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火烧(huǒ shāo)的意思:指火灾烧毁房屋或财物,也可比喻严重的破坏或损失。

几时(jǐ shí)的意思:表示时间的不确定,相当于“何时”。

骄阳(jiāo yáng)的意思:形容阳光强烈、炎热的天气。

可奈(kě nài)的意思:无法可奈、无可奈何

枯焦(kū jiāo)的意思:形容干燥、枯萎、无生气。

民物(mín wù)的意思:指人民和物质,即人和物。

酥润(sū rùn)的意思:形容某物质质地细腻、滑润。

迢遥(tiáo yáo)的意思:形容距离遥远,难以到达。

畏日(wèi rì)的意思:害怕太阳或者阳光。

小雨(xiǎo yǔ)的意思:指小而细的雨。

郁结(yù jié)的意思:内心感到压抑、烦闷,情绪积郁不舒畅。

原野(yuán yě)的意思:指广阔的原野,比喻没有限制和束缚的自由环境。

云霓(yún ní)的意思:形容云彩缭绕、绚丽多彩的景象。

终年(zhōng nián)的意思:整年、一年到头

骄阳似火(jiāo yáng sì huǒ)的意思:形容阳光强烈、炽热的天气或光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干旱与酷热的景象,通过对比春日应有的生机与现实的荒凉,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众绿终年未见雕,春来原野转枯焦”以“众绿”与“枯焦”的鲜明对比,展现了春日本应充满生机的原野如今却一片荒芜的景象。这里的“雕”字,通常指雕饰或雕琢,此处暗喻春日应有的繁茂与生机被破坏,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颔联“曾无小雨如酥润,但有骄阳似火烧”进一步描绘了干旱的严重程度。没有及时的小雨滋润大地,只有烈日如同火焰般炙烤着万物,生动地刻画出干旱带来的酷热与缺水的严峻局面。

颈联“民物几时开郁结,云霓何处望迢遥”表达了对解救干旱的渴望与期盼。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和万物都渴望得到解脱,期盼着云霓带来雨水的希望,但这种希望似乎遥不可及,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无奈与忧虑。

尾联“也知畏日终须坠,可奈和风不即调”则揭示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对当前状况的无奈。虽然知道炎热终将消逝,但和风迟迟不来调和气候,表达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苦旱且热景象的细腻描绘,不仅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蕴含了对社会现实的隐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作者介绍

吴妍因
朝代:清

江阴贯庄人,光绪十一年生,著名教育家。自幼刻苦勤学,在江阴、苏州等地任小学教员期间,结合教学实践,编纂白话文小学教科书。后任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编辑。后任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国民教育司司长等职。爱好诗词,著有《凤吹诗集》。郭沫若、俞平伯、马叙伦为书题辞。
猜你喜欢

世氛久未息书闷

开极规模自有初,旧章俶扰竟何如。

原头烽燧谁为息,海内兵戈孰可除。

偃月堂深资鬼蜮,伏波军老纵鲸鱼。

畴能一吐平淮策,与尔排云谒帝居。

(0)

送陈唯道赴广东宪史

台柏相看耐雪霜,天南行役溯长江。

绣衣香里风生笔,绿绮声中月在窗。

海树迎人驰晓骑,蛮蕉对酒剔秋釭。

纷纷货利无心取,时吐嘉谋慰远邦。

(0)

蟋蟀

蟋蟀傍吾语,秋寒声更圆。

萧萧风露下,切切客窗前。

催得鸣机织,惊回警枕眠。

扬须频吐气,无乃甚便便。

(0)

送汪朝宗四首·其四

萧相收图籍,功成有足称。

圣谟能不坠,王业勃然兴。

辟蠹芸常在,登龙士必徵。

诸公若留意,文会盛金陵。

(0)

菩萨蛮七首·其一集句

洞房昨夜秋风起。江清露白芙蓉死。岂是远行时。

与君生别离。千山鸟飞绝。隆想弥年月。

思妇夜鸣砧。君听空外音。

(0)

江神子

丝丝纤雨织黄昏,掩衡门,黯消魂。

赢得满头华发,照乾坤。

天上神仙三岛外,空虎豹,守重阍。

河林落日隐昆崙,望中原,杳漫漫。

白苇青蒿,无处著啼猿。

凤去不来箫管咽,心里事,共谁论。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许棐 马臻 常纪 储巏 梁宪 朱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