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刃(bái rèn)的意思:用刀剑等尖锐武器进行战斗。
布衣(bù yī)的意思:指穿着简朴的衣服,比喻清贫的生活或贫贱的身份。
宠褒(chǒng bāo)的意思:宠爱和褒奖
楚囚(chǔ qiú)的意思:指被关押在楚国监狱中的囚犯,形容人身处困境无法自拔。
锄耰(chú yōu)的意思:锄耰是一个古代农具,用于耕作。成语“锄耰”比喻辛勤劳动,努力耕耘。
飞白(fēi bái)的意思:指字写得又快又好,字迹飞快无误。
风马(fēng mǎ)的意思:指风和马,比喻风驰电掣,速度极快。
汉将(hàn jiāng)的意思:指勇猛的将领,有时也用来形容英勇的士兵。
虎略(hǔ lüè)的意思:指勇猛果断的决策和行动。
羁絷(jī zhí)的意思:形容人受到束缚、困扰,无法自由行动。
列阵(liè zhèn)的意思:整齐地排列成行,形成有序的队伍或阵势。
临风(lín fēng)的意思:站在风中,感受风的吹拂。形容人物英姿飒爽,意气风发。
龙韬(lóng tāo)的意思:指隐藏才华或计谋的人。
鼙鼓(pí gǔ)的意思:形容声音震撼人心、威力巨大。
噬脐(shì qí)的意思:指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相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一布(yī bù)的意思:一布是指一块布料,比喻言辞直接、简单明了,没有修饰和掩饰。
追奔(zhuī bēn)的意思:追赶逃跑的人或物。
- 鉴赏
这首诗《大社吴公》由元代诗人刘麟瑞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吴公的描绘,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忠诚品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形象生动,情感深沉。
首联“谁道盱江一布衣,龙韬虎略岂知蹊”,以反问开篇,赞美吴公并非寻常之辈,其战略战术犹如龙腾虎跃,非同凡响。这里将吴公比作拥有龙韬虎略的非凡人物,暗示其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
颔联“锄耰列阵螳初奋,鼙鼓临风马已嘶”,通过具体的战争场景描写,展现了吴公指挥若定、战阵有序的军事才能。锄耰是农具,此处借指士兵手持武器,列阵待发;螳螂虽小,却能奋力一搏,象征着士兵的勇气与决心。鼙鼓临风,马嘶声起,渲染出战场的紧张气氛,同时也体现了吴公调兵遣将的高超技艺。
颈联“汉将追奔飞白刃,楚囚羁絷化红泥”,对比汉将追击敌军与楚囚被束缚的场景,进一步凸显了吴公的军事策略与战斗意志。汉将追奔,白刃飞舞,表现了战斗的激烈与勇猛;而楚囚化为红泥,则暗喻了敌人被彻底击败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对吴公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颂。
尾联“宠褒已矣忠难泯,不向泉关叹噬脐”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吴公忠诚品质的敬仰与赞美。宠褒虽逝,但忠诚之心永存,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曾后悔。这一句不仅是对吴公个人品质的高度评价,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忠诚与牺牲价值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对比,塑造了一位智勇双全、忠诚无畏的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同时也传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高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不为篇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
不为则已,为则不然。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永□今好,长绝来怨。
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
书临雪彩,牒映萤光。
一朝鹏举,万里鸾翔。
纵任才辩,游说君王。
高车反邑,衣锦还乡。
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
笼餐讵贵,钩饵难尝。
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
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
四众瞻仰,三槐附交。
标形引势,身达名超。
箱盈绮服,厨富甘肴。
讽扬弦管,咏美歌谣。
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
无过日旦,靡越风朝。
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
《三不为篇》【唐·海顺】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内,我身处边。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不为则已,为则不然。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永□今好,长绝来怨。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我欲刺股锥刃,悬头屋梁。书临雪彩,牒映萤光。一朝鹏举,万里鸾翔。纵任才辩,游说君王。高车反邑,衣锦还乡。将恐鸟残以羽,兰折由芳。笼餐讵贵,钩饵难尝。是以高巢林薮,深穴池塘。我欲衒才鬻德,入市趋朝。四众瞻仰,三槐附交。标形引势,身达名超。箱盈绮服,厨富甘肴。讽扬弦管,咏美歌谣。将恐尘栖弱草,露宿危条。无过日旦,靡越风朝。是以还伤乐浅,非惟苦遥。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64167c6964cd8a68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