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九后奉寄章黻云昌平八首·其三》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水利工程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以及它们对京城的影响。诗中提到的“郭氏穿渠沼”和“海淀西邻太液波”,反映了古代人们利用自然地形开凿水道,以灌溉农田、调节气候,甚至作为皇家园林的一部分。太液波可能指的是太液池,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中的著名景点。
“浥注神京成底事”一句,表达了这些水利工程对京城的重要性,无论是为城市供水、调节环境湿度,还是在农业、军事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里的“神京”指京城,即北京,古代中国的政治中心。
最后一句“至今呜咽大通河”则赋予了这条河流以情感色彩,仿佛它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表达了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大通河在这里被赋予了特定的情感色彩,可能是诗人通过它来寄托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或是对当前社会变迁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与成就,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自毛口宿花堌
盘江在枕下,伸脚欲踏河塘堠。
晓闻花堌子规啼,暮踏花堌日已瘦。
问君道近行何迟,道果非远我非迟,君试亲行当自知。
此道如读昌黎之文少陵诗,眼著一句见一句,未来都非夷所思。
云木相连到忽断,初在眼前行转远。
当年止求径路通,闷杀行人渫不管。
忽思怒马驱中州,一目千里姿所游。
安得便驰道挺挺,大柳行边饭葱饼,荒山惜此江湖影。
伤歌行二首襄城除日作·其二
一夕复一夕,一朝复一朝。
朝夕递相送,岁尽何必在今宵。
噫乎岁如江上之波,我如中流之石抵荡磨。
来波去浪涉无尽,石行泐矣当奈何。
酒杯融融,吾留六龙。
六龙不留我心苦,夜半高歌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