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晋祠》
《晋祠》全文
清 / 严遂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桐戏祠空草乱生,山悬如瓮下环城

龙收隔岸云气,水送前朝碧玉声。

一夜沉龟鸣毁垒,千秋盘木屯兵

摩挲苏壁留题遍,只数鸳湖二老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玉(bì yù)的意思:碧玉是指翡翠这种美丽的宝石,用来比喻美好、珍贵的人或物。

二老(èr lǎo)的意思:指两位年纪较老的人。

隔岸(gé àn)的意思:指两岸之间有一定距离,比喻关系疏远、隔膜。

环城(huán chéng)的意思:指围绕城市周围的环形城墙。

空草(kōng cǎo)的意思:指没有实际价值或用途的东西。

留题(liú tí)的意思:留题指的是在文稿、书信、字画等上面留下题词或题字。

摩挲(mā sɑ)的意思:指用手轻轻地触摸、揉捏,以表达关心、慰问或安慰。

盘木(pán mù)的意思:形容树木蓬勃茂盛,枝叶繁茂。

前朝(qián cháo)的意思:指过去的朝代或时期。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屯兵(tún bīng)的意思:指军队驻扎在某地,准备战斗。

瓮下(wèng xià)的意思:指在一种非常窘迫、困难的处境中。

一夜(yī yè)的意思:指短暂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或变化。

玉声(yù shēng)的意思:指美妙动听的声音。

鸳湖(yuān hú)的意思:形容夫妻恩爱、和睦相处。

云气(yún qì)的意思:云气是指云彩的形态和气象变化,也用来比喻人们的言行举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晋祠的景象与历史痕迹,充满了深邃的历史感和自然之美。

首联“桐戏祠空草乱生,山悬如瓮下环城”,以“桐戏”暗示晋祠的历史悠久,祠宇空旷,杂草丛生,展现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氛围。山峦高耸,如同巨大的酒瓮,环绕着城墙,形象地描绘出晋祠周边的地理环境。

颔联“龙收隔岸黄云气,水送前朝碧玉声”,通过“龙收”与“水送”两个动态意象,展现了晋祠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隔岸的黄云仿佛是龙的呼吸,而流水则仿佛在诉说着前朝的故事,碧玉般的清澈声音,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回响与自然的韵律。

颈联“一夜沉龟鸣毁垒,千秋盘木记屯兵”,运用“沉龟”与“盘木”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厚重感。一夜之间,沉睡的龟发出鸣叫,似乎预示着某种变迁;而千年间的盘木,则见证了无数的屯兵与战争,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在这里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尾联“摩挲苏壁留题遍,只数鸳湖二老名”,表达了对晋祠历史文化的敬仰之情。摩挲苏壁,即抚摸墙壁上的题字,这些文字记录了过往的岁月与人物,而“鸳湖二老名”则可能是指两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名字被后人铭记,体现了晋祠作为文化遗址的重要地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晋祠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作者介绍
严遂成

严遂成
朝代:清   字:崧占(一作崧瞻)   号:海珊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   生辰:1724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9)

君房下第归至

在在有芳草,处处有青山。
君去与之去,君还与之还。
燕台空骏骨,汉宫摈朱颜。
自古有如此,沉冥且闭关。

(4)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5)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2)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2)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2)
诗词分类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诗人
上官仪 杜审言 唐求 朱弁 王仁裕 商景兰 沈德潜 富弼 任昉 谢惠连 王湾 卢延让 贾至 张继 卢象 武三思 郑成功 徐有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