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独听(dú tīng)的意思:独自倾听,专心聆听。
风枝(fēng zhī)的意思:比喻人或物在某个大的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
风烟(fēng yān)的意思:指战争、动乱中的烽烟和战火。
迷目(mí mù)的意思:形容事物昏暗模糊,难以辨认清楚或看清真相。
弥望(mí wàng)的意思:形容景物遥远无边无际,望不到边际。
淇澳(qí ào)的意思:指一个地方风景优美,水清景美。
秋声(qiū shēng)的意思:指秋天的声音,比喻悲凉、寂寞的声音。
盛夏(shèng xià)的意思:指夏季最繁盛、最热烈的时期。
霜柯(shuāng kē)的意思:指植物的枝条或树干上结霜,意味着岁月的流逝和衰老。
脱手(tuō shǒu)的意思:指失去控制或失去掌握,无法控制局势或事物的发展。
望风(wàng fēng)的意思:指在风向上察看敌情,发现敌人的行踪。也比喻在某种情况下负有监视、提醒或保护的责任。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喜得(xǐ de)的意思:获得喜悦、欢喜的意思。
潇湘(xiāo xiāng)的意思:指湖南地区的风景和水色。也用来形容优美的风景或文人墨客的才华。
- 鉴赏
这首《清平乐·题汪蔼士竹卷》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姚华所作。诗中以病中种竹为引,表达了对翠竹的喜爱和对其生长变化的细腻观察。"霜柯绿"描绘了竹子在霜寒中依然保持青翠,显示出坚韧的生命力。"脱手输君池墨速"一句,将竹与书法艺术相联,赞美汪蔼士画竹技艺高超,如同疾如泼墨。
接着,诗人借潇湘淇澳之地,联想到了湘妃竹的典故,暗示画中的竹子可能带有深厚的文化意蕴。"画成知是谁师"则表达了对画家技艺的敬佩,以及对画中竹子背后师承的猜测。
最后两句,"盛夏无人能赏,秋声独听风枝",揭示了诗人对这幅竹卷的独特感受。在炎热的夏季,这幅画作或许未被人欣赏,但在秋风中独自聆听竹叶摇曳的声音,诗人仿佛找到了共鸣,流露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艺术享受。整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竹子的深情厚意和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登景阳楼诗
崇堂临万雉,层楼跨九成。
瑶轩笼翠幌,组幕翳云屏。
阶上晓露洁,林下夕风清。
蔓藻嬛绿叶,芳兰媚紫茎。
极望周天险,留察浃神京。
交渠纷绮错,列植发华英。
士女眩街里,轩冕曜都城。
万轸杨金镳,千轴树兰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