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渚不盈掬,犹留昭谏名。
入山愁夜雨,归策喜天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花埭到羚羊峡的旅程中的一些细节。"小渚不盈掬"写出了路上所见的小水洼虽小,但承载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暗示着此处与历史人物昭谏有关。"犹留昭谏名"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因历史人物的贤明谏言而闻名。
"入山愁夜雨"表达了诗人行进在山间时对夜间降雨的忧虑,可能担心道路湿滑或行程受阻。然而,"归策喜天晴"则转而为雨后放晴的天空感到欣喜,这体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和对自然的敬畏。
"金粟香薰袖"可能是沿途香气袭人的植物,让诗人衣袖留香,增添了旅途的诗意。"瓀珉翠满罂"则描绘了绿色宝石般的玉石装满了容器,可能象征着美景或珍贵的收获。
最后,诗人感慨地对同行的朋友说:"嗟吾二三子,曾阅化人城。"他与朋友们一同见证了这段旅程的丰富内涵,仿佛走过了一座由人事变迁构成的"化人城",寓意着人生的沧桑与历史的流转。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程中的景色变化和内心感受,同时融入了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体验。
红蚕缘枯桑,青茧大如瓮。
人争捩其臂,羿矢亦不中。
微微待贤禄,一一希入梦。
纵操上古言,口噤难即贡。
蛟龙在怒水,拔取牙角弄。
丹穴如可游,家家畜孤凤。
凶门尚儿戏,战血波澒溶。
社鬼苟有灵,谁能遏秋恸。
霞骨坚来玉自愁,琢成飞燕古钗头。
澄沙脆弱闻应伏,青铁沈埋见亦羞。
最称风亭批碧简,好将云窦渍寒流。
君能把赠闲吟客,遍写江南物象酬。
懒移金翠傍檐楹,斜倚芳丛旧态生。
唯奈瘴烟笼饮啄,可堪春雨滞飞鸣。
鸳鸯水畔回头羡,豆蔻图前举眼惊。
争得鹧鸪来伴著,不妨还校有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