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怀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的雨滴声,营造出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声响与内心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首句“秋雨沉沉滴夜长”以“沉沉”二字形容秋雨的厚重与绵延不绝,加之“夜长”,暗示时间的漫长与孤独感的加深,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次句“梦难成处转凄凉”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与无奈。在这样的夜晚,即使尝试着去入梦寻求片刻的慰藉,却也难以成眠,反而感到更加的凄凉与无助。
后两句“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选取了芭蕉和梧桐这两种植物作为意象,它们在秋雨中的声音仿佛是大自然的叹息,与人的哀愁相互映照。点点声声的雨滴落在芭蕉叶和梧桐枝上,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更寄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哀伤,仿佛每一滴雨都是对心灵创伤的深深刺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孤独与哀愁时的复杂情感,语言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忧郁与美的意境之中。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史·其一
原尝四公子,养徒各三千。
金玉弃如沙,快意当目前。
好士要尽心,安知悉英贤。
虽非霸王资,豪气故翩翩。
生为战国雄,死亦名千年。
晋重未反国,曹郑方接连。
靳惜粪土间,不能捐一钱。
宗社几不食,恶名高属天。
山枢刺昭公,死矣悲宛然。
如何万乘邦,徒为人所怜。
菊花枕
鲜鲜秋菊花,粲粲黄金钱。
采掇时苦晚,弃遗情所怜。
道人教为枕,示可以延年。
早昧摄生术,恐为多病缠。
又从省俗事,视听苦不便。
往往发昏愦,未知所除蠲。
但使寐无觉,不谓药可痊。
今者诚有遇,秘之慎其传。
愈风得难老,高卧齐古贤。
作诗叙终始,物薄戒轻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