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傍晚竹林与树木的凄凉景象,以及在寒风中飞舞的春雨之后,一只小鸟飞上了画楼啼鸣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生机,同时也蕴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瞬间美的感慨。
首句“竹树晚凄凄”,以“凄凄”二字直接点明了傍晚时分竹林与树木的萧瑟氛围,营造出一种冷清而略带忧郁的意境。接着,“天寒相傍栖”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寒冷天气中小鸟依偎在竹树旁栖息的画面,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寻求庇护的本能。
“春风疏雨歇”则转折到春天的景象,春风轻拂,稀疏的雨滴渐渐停歇,为下文小鸟的活动提供了背景。最后,“飞上画楼啼”将画面推向高潮,一只小鸟在春雨后的清新空气中,飞上了画楼,发出啼鸣之声。这不仅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由,也通过“画楼”这一意象,赋予了场景以艺术化的美感,仿佛是画家笔下的生动一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生命状态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美好瞬间的捕捉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短暂与脆弱的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偶成·其一
南风吹时雨,襟抱忽然开。
凭轩一长谣,清句亦满怀。
当年沮溺心,自觉未为乖。
桑麻涧上泉,何不返故栖。
帝城尘埃中,隘巷多涂泥。
摆落更奚道,强颜终莫谐。
规规二十载,今日始知迷。
仰视天宇高,归云去难回。
吴推官同昌甫诸人饮涧上
世味嚼蜡尔,临风强吟哦。
故人今谁来,门前车马多。
招邀忽聚集,款曲成婆娑。
齿发我已老,岁月如掷梭。
有酒不为饮,奈此好事何。
分题咏清趣,但恐俗所呵。
吴侯金闺彦,公馀乃相过。
欢笑酬座人,时春复清和。
濯我涧上泉,因之而啸歌。
吴推官十五见过
君来已三年,凡几过涧上。
杯酒逭我饥,言笑亦舒畅。
同游多时髦,意岸杂谑浪。
倡优发俚曲,貌态或动荡。
君今欲行矣,家山信无恙。
人情久则疏,是乃流俗状。
吾侪远逾密,此当足嘉尚。
萧条麦秋寒,烟雨写青嶂。
江空一水桥,城郭两相望。
他时延陵西,彼此记閒放。
夜来夫如何,不和可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