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
《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其十一蚕薄》全文
- 注释
- 河上:河边。
纬萧:编织苇席。
人:人们。
女归:女子归来。
织苇:编苇席。
相与:共同。
蚕曲:蚕茧。
殊:还。
筠篚:竹篮。
入用:用途。
此何多:这么多。
售:出售。
获能几:能换得多少。
愿:希望。
丰:丰富。
天下衣:天下人的衣物。
贫服卉:贫穷时只能穿草木。
- 翻译
- 河边的人们忙碌着,女子归来继续编苇席。
他们共同编织蚕茧,还制作竹篮准备出售。
这些物品用途广泛,卖出后又能换得多少呢?
但愿天下衣物丰富,人人无需感叹穿着简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场景,诗人梅尧臣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河上的妇女们辛勤劳作的情景。"河上纬萧人",形象地写出妇女们在河边劳作,编织苇席的场景,"女归又织苇"则展现出她们勤劳不息的精神。接着,诗中提到她们共同参与蚕丝的加工,制作成蚕曲和筠篚,这些是古代纺织业的重要环节。
诗人感慨这些劳动成果的实用价值:"入用此何多,往售获能几",意味着蚕丝制品需求量大,但售卖所得可能微薄。然而,她们的愿望却崇高而无私:"愿丰天下衣,不叹贫服卉",表达了对衣食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期盼,即使自己生活简朴,也愿意付出辛勤努力以满足他人的需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蚕妇们的日常生活,赞美了她们的勤劳和无私,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女性的重要贡献以及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深深关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葛稚川移家图
稚川移家入空谷,手招白云守茅屋。
惟恐人窥鍊药炉,锁断青峦泻垂瀑。
只留一径通飞鸟,其间想透三仙岛。
野童犹摘凤文梨,村老闲锄燕胎草。
人将外物为真物,反笑山栖衰草窟。
玉臼丹成兔欲眠,蚯蚓黄蒿几钻骨。
此去世间应不远,尚存犹可分苔藓。
两幅生绡若可凭,先寄胡麻与鸡犬。